王庆磊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肇事逃逸可以判缓刑么?

  肇事逃逸可以判缓刑么?肇事后逃逸的不宜适用缓刑。1、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2情节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赔偿,客观上不具有悔罪行为。因而在其归案后,即使产生了悔罪心理,实施了悔罪行为,但他们的“罪过”比起肇事后未逃逸的大得多,仅应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考虑,不宜适用缓刑。2、实践中,对于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要是属于一般情节,即量刑范围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同时满足其他的缓刑条件,那么在判刑的时候同时宣告缓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过要是交通肇事逃逸的话,则一般是不适用缓刑。二、交通肇事罪适用缓刑的条件有哪些1、缓刑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他们的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不适宜放在社会上执行,所以不能适用缓刑。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放在社会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这是因为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主刑之外还判处有附加刑,附加刑仍然应当执行,而不受主刑缓刑的影响。缓刑的考验期限,是指对受缓刑宣告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三、相关法条: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综上所述,犯罪情节轻微,具有悔罪表现,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缓刑,对于屡教不改的累犯,不适用缓刑,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5年以下,最低不能少于1年,拘役缓刑考验期限为1年以下,最低不能少于2个月,交通肇事逃逸应当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总结:肇事逃逸可以判缓刑么?肇事后逃逸的不宜适用缓刑。1、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2情节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王庆磊律师

高级合伙人 副主任 40岁

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More>>

·男方出轨离婚财产分割:
      男方出轨离婚财产分割:1、法院判决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一方主张另一方有了外遇,婚外情,那么必须提供证据来证明,如果不能提供证据,那么法院不会采信。通常证明外遇的证据有很多......


·支付加班工资的标准上海是什么?
      支付加班工资的标准上海是什么?劳部发[1994]《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3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


·公司以诋毁领导为由辞退员工怎么赔偿?
      公司以诋毁领导为由辞退员工怎么赔偿?这种情况属于非法辞退,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与公司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


·夫妻中一方出轨一定会判离婚吗?
      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夫妻中一方出轨的,另一方都会选择离婚,但此时采取诉讼方式离婚的情况比较多。那夫妻最终是否能解除婚姻关系,就要看法院是如何判决的了。那此时夫妻中一方出轨一定会判离婚吗......


·法定赡养人包括哪些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赡养老人是我们的法定义务,如果不履行的话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也有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不是赡养人,不需要进行赡养,那么在法律上,法定的赡养......


·我们在生活中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私生子这个名称。私生子在法律上叫做非婚生子女。有私生子的女人是重婚罪吗?这个不一定,如果婚姻内存在事实婚姻就算重婚罪,如果没有事实婚姻就不算重婚罪,可以进行道......


肇事逃逸可以判缓刑么?
王庆磊律师
高级合伙人 副主任 40岁
18012961823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王庆磊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1801296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