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身出户保证书应该如何写
(一)题目《保证书》
(二)保证人签字
(三)保证时间
二、净身出户保证书保证条款的效力
根据我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由此可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上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是不是当事人约定的所有类似的条款均属无效?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之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权属进行约定,但是其约定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由此看来,夫妻当事人一方在“保证书”中约定有“净身出户”的条款也并非全都为法律所禁止。若签署此类“保证书”时系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并且保证书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可以视为夫妻双方对其所属财产的约定,则应当认为具有法律效力,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若书写该条款的当事人有证据证实其在做出该意思表示时有重大误解或有被欺诈、胁迫等情形时,依据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及公平原则,则该条款应属于可撤销情形。
而对于“背叛婚姻方不得探望子女、不得做孩子的父(母)亲”的保证条款,因为涉及到子女的探望权及子女与离异父母的关系属身份关系,当事人能否约定予以排除相关当事人探望子女的权利?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之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由此可知,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双方婚姻的解除而不复存在,子女仍是其父母共同的子女;有关对子女的探望权,当事人不能人为地约定排除,法律明确规定除非一方探望子女不利于该子女身心健康的,只有法院有权依法判决中止其探望权。因此,对于该类约定,应属无效。
读完全文,想必您已经对净身出户保证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没有律师的协助下,想要写一份完全具有法律效益的净身出户保证书是非常困难的。盲目的与另一半签订净身出户保证书,只会在日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详情不妨来咨询我们网站的律师,希望我们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哪些财产可作为遗产继承
公民死亡后会发生遗产继承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属于高收入人群,名下财产丰厚,这就涉及到遗产的确定。那么,哪些财产可作为遗产继承?虽然法律规定了遗......
·收据范文怎么写?
收据范文怎么写?需要注意什么?收据是各个公司在涉及到经济活动的时候都必须要使用的一项重要的原始凭证,一般来说,收据的开具主要是使用由财政部......
·送电工程质保期法律规定的时间是多长?
送电工程质保期法律规定的时间是多长?从事建筑工程或着与工程相关的工作的人士肯定有听说过质保期或保修期的说法,意思就是指工程在竣工验收合格之后......
·一、业主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一、业主权利和义务是什么业主即房屋的所有人。业主的权利包括住宅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享有房屋出租的全部租金收入。有权自由出售、转让、出租自己的房......
·高空坠物车被砸要怎么处理
生活不是像数据核算那样就一成不变的,所以法律制度在有些问题面前也显得特别的苍白无力,看似国家现在在高空坠物的这一块好像是也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问题有什么区别?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问题有什么区别?一、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问题有什么区别?1.主体不同劳动关系一方是符合劳动年龄并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
·已过5年的民事诉讼还能执行吗?
已过5年的民事诉讼还能执行吗?2006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严格规定执行案件的执行......
·江苏省残疾赔偿金计算方法是什么
江苏省残疾赔偿金计算方法是什么?①残疾赔偿金(60周岁以下的人)=伤残等级(1级的按100计算,II级的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乘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
·签订无偿委托合同属于什么法律行为
签订无偿委托合同属于什么法律行为属于双方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的对称。又称“双方行为”。基于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