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如何返还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工程质量保证金如何返还由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的承包合同约定,发包人应该按约定返还质量保证金。根据《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规定:
第三条 发包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保证金预留、返还等内容,并与承包人在合同条款中对涉及保证金的下列事项进行约定:
(一)保证金预留、返还方式;
(二)保证金预留比例、期限;
(三)保证金是否计付利息,如计付利息,利息的计算方式;
(四)缺陷责期的期限及计算方式;
(五)保证金预留、返还及工程维修质量、费用等争议的处理程序;
(六)缺陷责期内出现缺陷的索赔方式;
(七)逾期返还保证金的违约金支付办法及违约责任。
第十条 缺陷责期内,承包人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到期后,承包人向发包人申请返还保证金。
第十一条 发包人在接到承包人返还保证金申请后,应于14天内会同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核实。如无异议,发包人应当按照约定将保证金返还给承包人。对返还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发包人应当在核实后14天内将保证金返还承包人,逾期未返还的,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发包人在接到承包人返还保证金申请后14天内不予答复,经催告后14天内仍不予答复,视同认可承包人的返还保证金申请。
二、保证金预留比例及管理
(1)、保证金预留比例。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5%左右的比例预留保证金,社会投资项目采用预留保证金方式的,预留保证金的比例可以参照执行发包人与承包人应该在合同中约定保证金的预留方式及预留比例。
(2)、保证金预留。
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后,发包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承包人支付工程结算价款并预留保证金。
(3)、保证金管理。
缺陷责期内,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政府投资项目,保证金的管理应按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他政府投资项目,保证金可以预留在财政部门或发包方。缺陷责期内,如发包方被撤销,保证金随交付使用资产一并移交使用单位,由使用单位代行发包人职责社会投资项目采用预留保证金方式的,发、承包双方可以约定将保证金交由金融机构托管;采用工程质量保证担保、工程质量保险等其他方式的,发包人不得再预留保证金,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建设工程在施工时,是需要一定的质量保证金来进行抵押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并对双方约定的建筑工程合同进行担保,如果施工方因相关原因无法按照合同协议履行义务的,是需要扣除一定的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朋友借车醉驾车被扣车发生交通事故主要负责任吗?
朋友借车醉驾车被扣车发生交通事故主要负责任吗?如果借车给别人时,车主明知别人是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车主就需要承担责任,因为有过错。如果......
·持刀抢劫13万判多久
持刀抢劫13万元,数额巨大,涉嫌抢劫罪,应当按照规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
·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是怎样
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是怎样一、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是怎样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逃逸当事人的责任可以有以下几种结果:1、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
·新的继承法法律对丧葬费是怎样规定的?
新的民法典法律对丧葬费是怎样规定的?丧葬费不属于我国《民法典》所规定的遗产范围,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实际支付的丧葬费超过单位给付的数额时,超过部......
·刑事抗诉书的理由是什么
一、刑事抗诉书的理由是什么刑事抗诉书中的抗诉理由是证据不足,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两人故意伤害被害人,而且认错态度良好,情节比较轻。根据我国《刑事......
·怎样做视频司法鉴定,鉴定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司法鉴定的项目很多,根据司法实践中做过的司法鉴定,可将司法鉴定的类别划分为十四大类,声像资料类鉴定是其中的一个类别。不同的类别进行司法鉴定的......
·车祸被扶养人生活费应该怎么赔偿
车祸被扶养人生活费应该怎么赔偿一、车祸被扶养人生活费应该怎么赔偿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
·购销合同范本简洁版怎么写?
购销合同范本简洁版怎么写?购销合同是供需双方必须谙熟的一个合同之一。我们整理出了购销合同范本简洁版。购销合同范本简洁版的合同中有写明了包括......
·子女的抚养费标准具体数额如何确定?
子女的抚养费标准具体数额如何确定?根据司法解释,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
·应该怎么订立遗嘱
应该怎么订立遗嘱1、实质要件:(1)遗嘱人必须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