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财产冻结期限是什么?
?一、离婚财产冻结期限是什么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诉前保全的实质条件是在利害关系人与他人之间存在争议的法律关系所涉及的财产处于情况紧急的状态下,不立即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将有可能使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遭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害的现实危险。此外,对被申请人的银行存款予以冻结,一次冻结的有效期为6个月,离婚财产冻结有期限如果超过了6个月,而人民法院没有裁定继续采取保全措施的,原冻结措施自动解除。
二、离婚财产强制执行时间是怎样的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离婚财产强制执行,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法定期限内当事人未提出申请的,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以实现实体权利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对申请执行的期限作了一般性的规定,即“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同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也存在以下特殊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八十三条、第八十四条,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日。
离婚不需要强制执行,只有离婚后的财产或补偿,若支付方抵赖,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中,”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不在强制执行范围之内。
三、离婚案件法院会冻结财产
离婚案件中,如果当事人要求冻结财产的,法院可以冻结。法院不会主动冻结,但如果对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就可以冻结。夫妻通过法庭离婚,在开庭前法院不会冻结双方的银行账户。若对方有转移财产的嫌疑,需要举证申请冻结。离婚涉及财产纠纷案件中,为防止当事人一方转移财产,另一方当事人提起财产保全,经法院审核后符合的,可以冻结银行账户。如离婚案。或非财产纠纷案件中,账户内的财产一起存在和数额可以作为证据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经法院审核后符合的,可以冻结银行账户。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案件。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刑事立案材料抗诉是什么
刑事立案材料抗诉是什么提出抗诉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办理用工登记
办理用工登记1、到劳动保障政务大厅一楼一号窗口,领取《单位用工登记表》,办理用工等级的开户。2、如果想办理招聘,需要办理招聘手续:(1)条件......
·出具借条时没离婚如何判定
出具借条时没离婚如何判定《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十八条及第十九条夫妻财产约定制中双方约定的各自所有的财产均可视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婚姻无效后再次结婚是否有效?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男女双方领取结婚证之后即为合法夫妻。但实践中会有一些夫妻即使进行了结婚登记,他们之间的婚姻仍然是无效的。无效婚姻可以请求法......
·赌博抓到派出所关多久?
关多久根据实际情节而定。1、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规定的“为赌博提供条件情节严重”,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
·离婚起诉可以申请冻结财产吗?
离婚起诉可以申请冻结财产吗离婚起诉可以申请冻结财产,在婚的时候,很多人担心另一半将夫妻共同财产给转走,影响到自己离婚财产分割权,于是就会在......
·寻衅滋事案件到法院走简易程序的条件是怎么规定的
一、寻衅滋事案件到法院走简易程序的条件是什么?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我国的民政局国庆节上班吗?
每年到了国庆以后,由于对于我国大多数公民来说,都有一个较长的假期,又因为国庆在我国属于比较特殊的日子,所以在国庆举办婚礼的新人是非常多的。不......
·宝鸡工伤鉴定机构有哪些?
由于司法鉴定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法院在判决案件前,会参考司法鉴定的结果,故而为了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范,要......
·业主车辆丢失,物业公司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业主认为:自己每年向物业公司缴纳物业费,物业公司应该对业主的财物负有保管义务,现在由于物业公司没有尽到保管义务而发生车辆被盗,所以应该由物业......
·没签定劳动合同辞职,需要缴纳违约金吗?
没签定劳动合同辞职,需要缴纳违约金吗?不需要缴纳违约金的,即使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也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