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既遂会判得重吗
一、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既遂会判得重吗?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犯罪情节严重的法院判刑也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一十条 【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法院量刑的原则有哪些?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三、刑事案件中从轻处罚的情节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法定的从轻情节有: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7、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8、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9、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0、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1、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不仅是非法占用土地罪,我国法律制度当中规定的这些所有犯罪行为的判刑都是有轻有重的。法官的量刑标准应该跟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是相吻合的,造成的后果严重,法院判的就重,犯罪情节轻微的,法院判刑就轻。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不给抚养费怎么强制执行?
不给抚养费怎么强制执行??根据《民法典》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查......
·合同审查的事项有哪些2023
合同审查的事项有哪些1、应注意合同的有效性;2、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对法人资格审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查:(1)是否依法成立;(2)有没有必要的......
·法院调查证据的规定有哪些?
法院调查证据的规定有哪些?在诉讼过程中,我们需要提交证据予以证明自己的主张。如果有些客观原因,自己没办法提供证据时,人民法院应当按照规定向各方......
·一、书写离婚起诉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书写离婚起诉书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起诉书是引起诉讼程序的最基本的法律文书,起诉书的书写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同时要在事实及理由部分......
·专利权延长期限是否可以
专利权延长期限可以吗专利权是有期限的,有效期不可以延长。根据《专利法》第42条规定,发明专利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期限为10......
·长沙市交强险赔偿限额死亡是多少?
现在随着车辆的拥有率的增加,现在很多的人都已经选择了使用私家车作为代步的工具,因此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数量也在逐年的增加,由此造成的......
·职工主动离职后能有什么补偿
职工主动离职后能有什么补偿?正常情况下职工主动离职的不能跟公司要任何补偿,除非因以下情形被迫离职的,可以和公司要经济补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
·退休金的查询方法:
退休金的查询方法:1、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门的官网、APP或微信公众号查询;2、到社保窗口人工查询,可以携带个人身份证,社保卡到参保地社保机......
·合同到期后单位却签派遣合同,合法吗?
现在一般员工和企业签订的都是有期限的合同,如果劳动合同到期了,很多人意识里只有两种情况,要么继续续签,要么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其实还有另外一种......
·法定继承人顺序及比例是怎么样的?
法定继承人顺序《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