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劳务合同应注意什么?
签劳务合同应注意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签订劳动合同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平等自愿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地位平等,应以平等身份签订劳动合同。自愿是指签订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本人的意愿,不得采取强加于人和欺诈、威胁等手段签订劳动合同。协商一致是指劳动合同的条款必须由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签订劳动合同。
2.签订劳动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执行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有些合同规定女职工不得结婚、生育子女;因工负伤协议“工伤自理”,甚至签订了生死合同等显失公平的内容,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这类合同自签订之日起就成为无效或部分无效合同。因此,在签订合同前,双方一定要认真审视每一项条款,就权利、义务及有关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并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有效合法的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同时,要注意劳动合同的内容,这是履行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处理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除此以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协商约定其他条款。
4.既要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又要结合实际。签订劳动合同偏离法律、行政法规,可能产生无效合同,但又不能千篇一律地照抄法律、行政法规,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特别要注意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留有余地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就是照顾适用者的特殊情况。
5.合同内容可简可繁。劳动合同签订时要因人、因地、因事而异。简,容易记忆,便于签订,商量余地大;但条款过于简单、原则,容易产生认识和理解上的分歧和矛盾,而带来不利影响。繁,在执行时容易掌握,可以减少分歧和争议的发生,但在签订时比较麻烦,而且再详细的劳动合同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6.合同的语言表达要明确、易懂。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它涉及到当事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能够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因此,签订劳动合同时,在语言表达和用词上必须通俗易懂,尽量写明确,以免发生争议。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债务人欠钱不还打人怎么办?
债务人欠钱不还打人怎么办?一、债务人欠钱不还打人怎么办?根据你的表述,该人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的规定,涉嫌殴打回他人,......
·房产产权原始取得方式有哪些
房产产权原始取得方式有哪些房屋所有权属于原始取得的主要包括以下情形:(1)依法建造房屋;(2)依法没收房屋;(3)收归国有的无主房屋;(4)合法添附的房屋(......
·厦门商标注册流程是怎样的
厦门商标注册流程是怎样的商标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而一种知识产权,商标权的享有从注册开始,商标注册以后就受到《商标法》的保护。那么在厦门怎样注......
·民事诉讼案件可以发回重审几次
民事诉讼案件可以发回重审几次民事诉讼案件是法院所有案件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类案件,因为民法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纠纷都涉及到民事纠纷。......
·缺席判决会自动离婚吗
我国是没有缺席判决自动离婚的,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出席庭审的,法院会作出缺席判决,但会不会离婚,由实际情况而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
·合同里没有违约金合法吗?
合同里没有违约金合法吗?我国的合同法有规定,对于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的数额而言,如果出现约定的金额少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的这种情况,那么受损失的......
·法律规定间谍罪的主体有哪些?
间谍罪的主体有哪些本罪的犯罪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法人不能成为间谍罪......
·最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征地补偿标准?
最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征地补偿标准? 2020年最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征地补偿标准?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陕西省征地统一年产值平均标准和区片综合地......
·破产清算中股权质押顺序是怎样的?
破产清算中股权质押顺序是怎样的?一、破产清算中股权质押顺序《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
·一、刚结婚未领证离婚彩礼钱可以要求退还吗?
一、刚结婚未领证离婚彩礼钱可以要求退还吗?1.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还没有领取结婚证的两个人,在结束关系的时候所收取的彩礼是可以退还的。......
·无效婚姻的宣告机关是婚姻登记机关吗?
无效婚姻的宣告机关是婚姻登记机关?无效婚姻的宣告机关不是婚姻登记机关,是法院。民政部门没有权利宣布婚姻无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