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案件羁押最长时间是多少
一、我国刑事案件羁押最长时间是多少
所谓超期羁押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被采取强制羁押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称之超期羁押。拘留羁押期限在公安机关最长37天;被捕最长的羁押期限7个月,两者合并一般最长羁押期限即8个月零7天。是否超期羁押要分阶段。
在拘留期间羁押,最长期限37天,拘留37天了还没有被检察机关批捕,就得释放,否则就叫超期羁押;如果检察机关批捕后,加上拘留的37天即8个月零7天,检察机关还没有起诉,就得释放,否则叫超期羁押;检察院起诉到法院,一般是两个半月宣判,超过两个半月法定办案期限,还没有结案的,构成超期羁押。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如果你们有案件属于超期羁押,可以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行使权利,以维护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超期羁押的类型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超期羁押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实际意义上的超期羁押主要有:
1、未及时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导致超期羁押。
2、在刑事拘留后转报劳动教养期间未改变强制措施而导致超期羁押。
3、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迟迟不能宣判而导致超期羁押。
4、案件在刑事诉讼流程的交接过程中导致超期羁押。
5、在案件上报请示或审批阶段出现超期羁押。
(二)变相的超期羁押(“虚超”,实际未超期)主要有:
1、不认真执行有关换押制度容易出现超期羁押。
2、办案单位所认定的有别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姓名与关押的不一致,由于未及时沟通信息而出现超期羁押。
3、由于办案单位与羁押场所在相互衔接工作上出现脱节而导致超期羁押。
羁押期间嫌疑人家属应该请律师来进行辩护,侦查期间犯罪人处法律辩护人是不可以会见任何人的。如果执法人员进行超期羁押,犯罪人可以进行起诉维权或者是申请国家赔偿,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国家财政局会把赔偿金打给受害人。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故意伤害罪轻伤能取保候审吗
一个案件能否取保,取决于很多个因素,比如案件的性质,情节,数额,有无自首及立功表现,有无赔偿等等。故意伤害罪也是一样,故意伤害罪分为故意伤害......
·盗窃罪判了出来要交钱吗
要交钱。对于盗窃犯罪行为,在判处刑罚的同时依法应并处罚金。具体的罚金金额要判决书中会有明确有金额规定,当事人应当按判决确定的的罚金金额向交纳......
·被非法监视居住怎么办?
一、被非法监视居住怎么办?被非法监视居住的可以向当地检察院申请法律监督、举报二、拓展知识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为......
·创伤性关节炎能评残吗?
创伤性关节炎能评残吗交通事故可以,“创伤性关节炎”应当是8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在治疗终......
·强奸罪判刑6年怎样减刑?
一、强奸罪判刑6年怎样减刑?强奸罪判刑六年的减刑有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建议后,移送减刑建议书和终审法院的判决书、裁决书等......
·姓名权的侵权诉讼时效是多久?
姓名权的侵权诉讼时效是多久?姓名权的侵权诉讼时效是三年。法律依据:《民法典》(2021.01.01生效)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
·新婚姻法配偶去世后财产债务如何处理?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颁布,《婚姻法》将废止。在正常情况下,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在夫妻双方办理离婚手续后,即代表婚姻关......
·互联网时代网络金融诈骗如何报案?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输速度极快,但同时也存在无法查明当事人信息、信息真实性等问题,容易滋生网络诈骗。其中的网络金融诈骗属于诈骗罪。那遇到......
·离婚财产分割怎么处理法定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财产分割怎么处理法定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可以按照双方意愿进行分割,若是无法协议分割,则法院会依照照顾孩子、女方权益和无过错方的原则......
·农民不同意征收土地政府能强制征收吗?
农民不同意征收土地政府能强制征收吗?农民不同意征收土地政府不能强制征收,土地征收的关键不在于农民是否签字同意,而在于是否是合法的。如果是合法的......
·疫情期间单位上班感染算工伤吗?
疫情期间单位上班感染算工伤吗?一、疫情期间单位上班感染算工伤吗疫情期间单位上班感染是否算工伤,应当基于实际的工作情况而定,根据《关于因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