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犯追诉时效从哪一天算起
危险犯追诉时效从哪一天算起
危险犯,应从实施危险行为之日起计算。
第89条的规定,追诉时效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犯的追诉期计算,另一种是连续犯和继续犯的追诉期计算,以下在本文整理介绍。
(一)一般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
犯追诉期限是“从犯罪之日起计算”。所谓犯罪之日,是指犯罪成立之日。
(二)连续犯和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计算
根据刑法第89条的规定,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时效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由此可见,连续犯和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计算标准,为“犯罪行为终了之日”。
(三)追诉时效的延长
根据刑法第88条的规定,我国追诉时效延长分为两种情况:
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犯罪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这里的被害人包括受到犯罪侵害的公民个人和法人。控告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但控告必须是被害人在自己的人身、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并且已经发现犯罪嫌疑人而向司法机关所作的告发。如果被害人在不知道犯罪嫌疑人是谁的情况下报案,则不能适用时效延长的规定。
(四)追诉时效的中断
我国《刑法》第89条第2款规定,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这一规定表明,我国追诉时效中断是以犯罪人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为条件的,但不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轻重。根据刑法的这一规定,追诉时效中断后时效起算的时间为“犯后罪之日”。所谓犯后罪之日,即后罪成立之日。
追诉时效的期限
我国刑法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以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标准,规定了4个档次的追诉时效。根据刑法第87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根据上述规定,在确定具体犯罪的追诉时效的期限时,应当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分别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相应条款或量刑幅度,按其法定最高刑进行计算追诉时效期限:
(1)在只规定一个量刑幅度的条文中,应依照该条文的法定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的期限。
(2)在一个条文中规定有两个以上不同的量刑幅度的,应按与其罪行相对应的条款的法定最高刑确定其追诉时效期限。
(3)如果所犯罪行应当适用的条款的法定最高刑确定其追诉时效的期限。
每个案件的追诉期都是不一样的,越严重的案件,追溯时期也就越长。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下,不管什么案件只要以后会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的,要尽早的起诉处理,因为每个案件都会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过了,人民法院就不会再受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根据法律的规定病危如何立遗嘱?
根据法律的规定病危如何立遗嘱?根据法律的规定病危可以通过口头遗嘱或者是委托他人代写遗嘱的方式来完成定订立遗嘱,遗嘱继承,又称指定继承,是法定继......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时效规定是什么?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时效规定是什么?一、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时效规定是什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时效规定是六个月时间,《行政诉讼法》第四十......
·交通肇事逃逸 交强险赔偿吗?
交通肇事逃逸交强险赔偿吗?在现在的生活中,交通事故屡屡繁盛,竟然还有人在事故后逃逸。那么交通肇事逃逸交强险赔偿吗?交通肇事逃逸交强险赔偿......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有哪些民事诉讼属于平等主体间的诉讼;而行政诉讼即是处理公民和行政机关纠纷的诉讼。其主要区别在于:(1)适用法律不同,前者......
·拆迁政策对停产停业损失如何规定的?
拆迁政策对停产停业损失如何规定的?停产停业的损失的补偿应该根据经营收入、利润,停产停业的时间长短等因素来进行评估,比如说,现在一个养殖场要拆迁......
·一、结婚一个月就离婚彩礼返回多少?
一、结婚一个月就离婚彩礼返回多少?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彩礼退回的金额,需要由双方协商而定或者起诉法院判决处理,如果一方给予另一方的财物属于赠与的,......
·什么是劳动关系归属地?
劳动者在入职之后,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劳动者就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在实践中,有许多劳动关系纠纷是由于劳动......
·法律规范中的公开宣判规定有哪些?
一、法律规范中的公开宣判规定有哪些?法院在公开宣判当体案件的当事人必须要到庭,开庭公开审理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仅就到庭的一方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