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时效的问题有哪些规定?
民事诉讼时效的问题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如下:
1、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3、第一百九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4、第一百九十一条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5、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6、第一百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是:适用对象、援用主体、法律效力以及期间性质不同。
1、适用对象不同。
(1)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
(2)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如追认权、解除权、撤销权等。
2、可以援用的主体不同。
(1)诉讼时效须由当事人主张后,人民法院才能审查。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援用。
(2)除斥期间无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人民法院均应当主动审查。
3、法律效力不同。
(1)诉讼时效届满只是导致胜诉权的消灭,实体权利不消灭;
(2)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
4、期间性质不同。
(1)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可以因主客观原因中断、中止或延长;
《民法通则》第137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通则》第138条: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2)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时效中断、中止和延长的规定。
综合上面所说的,任何一起案件都是有诉讼时效的,就是为了让受害者可以更快的得到该有的赔偿和公道,但是当受害者在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在时效之内,如果超过了诉讼的时效,那么法院就不会再受理,所以,机会一会要好好的把握,错过了可能对于自己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刑事诉讼程序分哪些阶段
刑事诉讼程序分哪些阶段?下面律图小编就为您详细介绍。刑事诉讼程序分哪些阶段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1、......
·单位犯罪的既遂标准的规定是怎样的?
单位犯罪的既遂标准的规定是怎样的?单位犯罪的既遂标准的规定是坚持罪刑法定的这样的一种原则,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必须要齐备的原则来进行一个犯罪既遂的......
·交通事故赔偿处理流程主要是什么?
交通事故赔偿处理流程主要是什么?1、交通部门现场勘查。交警部门对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名。为检验需要,可以......
·公诉刑事优先民事的抗诉有什么不同?
一、公诉刑事优先民事的抗诉有什么不同?公诉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有:程序不同、包含的范围不同、后果不同、参与阶段不同。检察院对刑事一审案......
·赌债欠条怎么证明
赌博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赌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即使不还钱,法律也不会予以保护,法院也不予受理。构成赌博犯罪的行为具体包括三种:(一)聚众赌博,即为赌......
·一、增城律师醉驾怎么处罚?
一、增城律师醉驾怎么处罚?增城律师醉驾的处罚为: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
·虚假诉讼的行为是哪些2023
虚假诉讼的行为是哪些准确理解和把握刑法第307条之一虚假诉讼罪中“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罪状表述,是《解释》的重点问题之一。根据《关于办理......
·婚外情离婚时财产分割比例是多少
夫妻一方要是在婚姻关系内有婚外情行为的话,此时可以认定该方是存在过错的,此时要是因此离婚的话,这个夫妻财产分割比例是怎样的呢?关于这个问题,......
·可以。一般来说
可以。一般来说,对车辆检验鉴定结束后五日内就可以提车了,或者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后就可以提车了,不一定要等到事故处理完毕。法律依据:《道路交通......
·双重劳动关系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政策是什么?
这个时代是一个自由的时代,也是全民创业的时代。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用着双重劳动关系的人越来越多,比如兼职、离岗瓜编等。对于这样的群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