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解除劳动合同
一、 协商解除
1、 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出:公司及员工均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2、 达成一致:双方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
3、 工作交接:用人部门安排员工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工作交接;
4、 结算薪资和经济补偿:在员工办理完毕工作交接后,财务科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薪资;如是公司方提出解除合同,还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经济补偿;
5、 劳动合同解除:完成上述流程后,劳动合同按双方约定解除;
6、 出具离职证明: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人力资源科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7、 备案:对解除的劳动合同的文本原稿及原电子档案进行备案,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二、 法定解除
(一) 单位解除
1、 过失性辞退
(1) 通知工会:用人部门/人力资源科将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通知工会。由工会提出意见,在研究工会的意见后做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2) 工作交接:用人部门安排员工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工作交接;
(3) 结算薪资:在员工办理完毕工作交接后,财务科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薪资;
(4) 劳动合同解除:工作交接完成并结清薪资后,劳动合同即时解除;
(5) 出具离职证明: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人力资源科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6) 备案:对解除的劳动合同的文本原稿、原电子档案以及员工过失的证据进行备案,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2、 无过失性辞退
(1)通知工会:用人部门/人力资源科将解除合同的理由通知工会。由工会提出意见,在研究工会的意见后做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2)提前通知:人力资源科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3)工作交接:用人部门安排员工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工作交接;
(4)结算薪资和经济补偿:在员工办理完毕工作交接后,财务科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薪资和经济补偿;
(5)劳动合同解除:工作交接完成并结清薪资和经济补偿后,劳动合同即时解除;
(6)出具离职证明: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人力资源科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7)备案:对解除的劳动合同的文本原稿及电子档案进行备案,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操作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细节的处理,需要自己进行一定的了解,从而合理的处置,但是在生活中,有关的问题解决会产生纠纷,因此维权的手段就会十分重要,一旦自己不能合理的选择,就会导致自己的利益出现问题。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辞退怀孕法人女员工怎么赔偿?
辞退怀孕法人女员工怎么赔偿?1、女职工在孕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
·一、经济补偿金是按职工的什么计算?
一、经济补偿金是按职工的什么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
·离婚房户过户的流程规定是什么?
离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离婚频繁发生放在我们的身边,而在离婚如今需要走法律程序,主要来解决离婚后的财产分割以及孩子抚养权、抚养......
·被扶养人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一、被扶养人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被扶......
·劳动关系中补缴社保仲裁时效是多久?
劳动关系中补缴社保仲裁时效是多久一、劳动关系中补缴社保仲裁时效是多久?劳动关系中请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仲裁时效是1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关于管辖转移
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
·一、私家车无责有误工费没?
一、私家车无责有误工费没?没有人员伤亡,所以,是不能主张对方赔偿误工费的。对于只有车损的案件,您可以向对方主张赔偿替代性交通工具损失。误工......
·监护人和抚养权的区别在哪里?
监护人和抚养权的概念很多人都会把它们弄混淆,认为这两者是同一样的东西。其实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权利,虽然有些观点存在一些重叠,但是从总体......
·形式婚姻有哪些注意事项
通常夫妻结婚肯定是需要有夫妻之实的,但对于一些人而言,可能结婚仅仅是因为其他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存在的就只是形式婚姻了。不得不说,由于我国不承......
·盖公章的扫描件有效吗
有效。但是如果从法律风险上说,不建议扫描公章,以防发生纠纷的时候难以证明证明公章的可靠性,从而不能保障当事人的权益。从证据角度来说,扫描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