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夫妻债务认定属于一人的情况有哪些
银行贷款夫妻债务认定属于一人的情况有哪些
1、夫妻一方婚前所负的债务。如上所述,这种债务一般属于一方的个人债务,另一方无义务为其偿还,但债权人能够证明其将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
2、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偿还的债务,但双方以逃避义务为目的的不予准许。
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关系亲朋所负的债务。
4、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5、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
6、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在债务关系成立时知道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即债权人明知夫妻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应认定为其个人债务。
7、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如何认定哪些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本案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焦点问题是:李某所负的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即刘某对李某所负的债务是否应当承担归还责任。《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即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夫妻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等义务或为夫妻共同利益而与第三人之间产生的一种债务。包括以夫妻双方名义共同借款,不管该借款用于一方个人使用,还是用于双方共同使用,均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以夫妻一方个人名义借款,但所借款项确系用于共同生活或共同经营,只要对方承认或债权人能够证明即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分居,但一方确因履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义务所负的债务;因从事合法经营活动,造成亏损所负债务;因从事非法经营或禁止性经营活动,造成亏损所负的债务,如果该活动由夫妻双方共同参与经营,或虽由夫妻一方进行,但另一方明知而不表示反对的,则此类债务亦应作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
夫妻之间的债务问题需要自己合理的进行操作,银行部门在处理的过程中会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否则自己的利益维系就会出现不小的麻烦,因为咋此类问题的解决上,夫妻双方之间的协商是十分重要的,一旦自己不能积极的处理,就会出错。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厦门市工伤鉴定去哪鉴定?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经过治疗病情痊愈或稳定后,即可至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取得劳动行政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通知书后,就可......
·按揭贷款的基本流程
借款人填写《借款申请书》并提供必须的资料: 申请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年满18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法有效的身份证明;有......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量多少可判刑
一、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量多少可判刑根据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民事诉讼开庭审理的五个阶段?
民事诉讼开庭审理的五个阶段有哪些民事诉讼是诉讼的一种,其开庭审理也有相关的法定程序,民事诉讼开庭审理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开庭、法定调查、法庭辩......
·债权人会议的组成和工作内容
债权人会议由申报债权的债权人组成。债权人会议主席由人民法院在有表决权的债权人中指定。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多名债权人会议主席,成立债权人会......
·夫妻双方结婚后由父母出资所购买的房屋
夫妻双方结婚后由父母出资所购买的房屋,属不属于共同财产,要看具体是什么情况。其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买房子的时候,父母拿出来买房子的钱到底是给付......
·休庭后多长时间宣判结果
休庭后多长时间宣判结果无论是民事诉讼法或者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开庭后几日内应当下达判决,只是规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审结期限,是从立案的次日......
·擅离军事职守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擅离军事职守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什么一、擅离军事职守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二十五条【擅离、玩忽军事职守罪】......
·最新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是怎样进行规定的?
最新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是怎样进行规定的?在当今这个社会,您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格外的重视,因为这个问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样的,工程......
·单位将员工辞退应补多少工资?
单位将员工辞退应补多少工资?一、单位将员工辞退应补多少工资?若公司无合法理由辞退员工,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作为赔......
·哪些情况交强险是不赔的
哪些情况交强险是不赔的1、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2、《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