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情形,污染者污染环境之后可能导致一
一、环境污染侵权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对各种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作了原则规定。
其中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134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1) 停止侵害;
(2) 排除妨碍;
(3) 消除危险;
(4) 返还财产;
(5) 恢复原状;
(6) 修理、重作、更换;
(7) 赔偿损失;
(8) 支付违约金;
(9)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0) 赔 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民法通则》第123条关于高度危险作业的民事责任规定、第130条关于共同侵权民事责任的规定、第83条关于不动产相邻关系的规定等,也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有关。结合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民法通则》第134条列举的承担民事责任的十种形式中,适用于环境污染案件的有五种,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环境侵权行为多数会侵害或损害他人的财产权利或环境权益,因而环境侵权行为人需要以自己的财产来对其不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即“谁损害,谁赔偿”所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形式,且多表现为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这种民事责任形式适用的最为普遍” 。
环境污染侵权是侵权行为在环境法中的具体运用,是“行为人污染环境造成他人财产权、人格权以及环境权受到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 环境民事责任分环境违约责任和环境侵权责任,但主要是一种侵权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环境而侵害他人环境民事权益并依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环境侵权主体的不平等性。环境侵权的加害人通常是经济上占优势地位的企业或者组织,是与创造利润有关的强势群体,而受害方往往是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民众,所以在解决纠纷时二者很难处于同等地位。
(2) 环境侵权行为的“行政合法性”。环境侵权是伴随人类日常反复进行的正常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而产生,其加害原因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价值正当性与社会有用性,是各种创造社会财富和增进公众福利的活动在进行过程中的“行为副产品”。加害人多为经国家注册许可的具有特殊科技、经济、信息实力和法律地位的工商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实践中的确有污染环境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但是没有违反国家或者地方有关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加害方在诉讼中往往以其行为具有行政合法性进行抗辩,使受害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环境侵权行为在性质上讲属于一种“合法或适法侵权”,是一种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容许的危害。
(3)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的复杂性。
(4) 环境侵权的危害结果的社会性。多数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案件,其损害都具有广泛性的特征,表现为加害人多元主体、受污染地域、受害对象、受害的民事权益等十分广泛。
(5) 环境侵权损害后果的延缓性。多数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都在损害发生时或者发生后不久即显现出来,但环境污染致人损害则不尽然。只有部分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后果较快显现,而大多数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后果,尤其是损害他人健康的后果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显现出来。
二、环境污染侵权损害赔偿的民法依据
民法在环境保护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在环境保护方面,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污染致害而引起的民事关系,解决一部分人污染环境导致另一部分受到损害这一社会问题,通过追究加害人的民事责任,实现社会公正。
②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使污染行为得到及时制止,污染危害被停止、排除,受污染的环境尽快得到恢复。
③通过对侵权者进行惩罚,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广大群众,使全体公民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公民的一项义务,从总体上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④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既可以排除环境污染危否,又弥补了受害人约损失,实现公平。 1986年的《民法通则》对各种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作了原则规定。其中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第123条关于高度危险作业的民事责任规定、第130条关于共同侵权民事责任的规定、第83条关于不动产相邻关系的规定等,也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有关。结合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民法通则》第134条列举的承担民事责任的十种形式中,适用于环境污染案件的有五种,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环境侵权行为多数会侵害或损害他人的财产权利或环境权益,因而环境侵权行为人需要以自己的财产来对其不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即“谁损害,谁赔偿”所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形式,且多表现为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这种民事责任形式适用的最为普遍”
综上所述,关于环境污染侵权法律依据的有关内容已经就是我们为您介绍的这些,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一般是谁污染谁赔偿选择,并且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环境污染终身责任的新规定,也就是说以后对于污染环境将会是一个大力整治的板块。想要了解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安徽省征收土地标准是怎样的?
安徽省征收土地标准是怎样的?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一些原因需要征收一定的土地。对于土地征收,必然会触及到被征收人的切身利益,那么,相应的征地补偿......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是什么?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是什么?软件的概念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为......
·借款担保人期限最长是多久
借款担保人期限最长是多久?借款担保人的担保期限最长是六个月,民间借贷中,担保人的保证期限由双方约定,如果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限最长为六个月。根据......
·已网签未备案受影响吗?
已网签未备案受影响吗?网签未备案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房子现实已经网签未备案是不合法的,因为网签制度它是我们国家的法律当中明确规定的,必须要......
·车辆上高速分岔倒车扣几分?
车辆上高速分岔倒车扣几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不仅要被罚款200元,还会一次记满12分。这就意味着,违法驾驶......
·该如何处理公司债务
该如何处理公司债务一、该如何处理公司债务1、主动清偿债务。按债务的种类、金额、约定的结算期限,主动安排资金,及时或提前还债,尽可能节省债......
·走私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走私犯罪立案标准是: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
·一、代通知金适用前提是什么?
一、代通知金适用前提是什么?代通知金的适用前提系企业在法定情形下合法解除劳动合同且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
·工程施工合同中挂靠人与被挂靠人之间内部责任划分
在工程质量争议中,挂靠人和被挂靠人对发包人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后就内部责任上可以看作按份责任因承包合同的权益实际上由挂靠人享有,......
·离婚抚养费都包括哪些内容
无论夫妻是否要离婚,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都是不会改变的,毕竟我国法律中也有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法定的。而即使在双方离婚的情......
·刑事诉讼法报案相关流程有哪些?
当我们身边发生或者亲身经历刑事案件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向法院提出刑事诉讼法报案,借此得到解决的机会。由于经历刑事案件的人所占比例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