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案件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过失犯罪案件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过失犯罪案件的法律规定是刑法当中规定过失犯包括两种类型,
1、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前提是行为人能够(应当)预见。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而疏忽大意是无认识的过失。
3、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相同:两者都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区别:(意志上)间接故意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认识上)间的主观上考虑避免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采取的措施;过于自信过失则考虑到可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用语上),一个是明知,一个是预见。
过失的认定:
1、认定疏忽大褐的过失应当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人的知能水平,判断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
2、认定过于自信的过失:不能将合理的信赖认定为轻信能够避免;不能将遵循了行为规则的行为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二、犯罪故意的种类有哪些
1、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认识因素: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明知自已行为的内容与危害性质、明知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某些犯罪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意志因素: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2、间接故意:放任。
3、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两者的认识因素相同。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明知的可以是行为必然发生的危害结果也可以是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而间接的只能是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
4、间接故意的发生:一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的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二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
故意的认定:
1、要将犯罪故意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区别;
2、要将犯罪故意与单纯的认识或者单纯的目的相区别;
3、要将总同与分则的明知相区别;
4、要将俣理推定与主观臆断相区别。
在当代社会,我们国家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处罚力度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因为毕竟对于犯罪人来说他们追求自己的行为能够导致危害整个社会,那么就说明他们的再犯可能性和回改性比较低,相对于过失来说,肯定是需要进行更为严厉的打击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肇事逃逸后自首致人轻伤的后果有哪些
致人轻伤肇事逃逸会有什么后果第一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
·农村或者县城赶集卖高仿的品牌货违法么?
卖高仿货属于销售伪劣商品,刑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
·企业倒闭工人如何补偿
企业倒闭工人如何补偿一、公司破产员工补偿怎么算根据《劳动法》,公司倒闭,应按规定给予员工解除合同补偿金,标准为:工作满一年的给一个月补偿金......
·一、第一继承人顺序是什么?
一、第一继承人顺序是什么1、配偶合法婚姻关系中配偶双方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所以,同居关系的双方、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的双方互不享有继承权......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以退税吗?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以退税吗?可以退税处理,需要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进行认定,并由税务部门来进行清算并办理退税。对于申报退税的具体......
·执行死刑过程是什么样的?
我国法律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
·青山湖区征地补偿安置条例涉及补偿的内容是什么?
青山湖区征地补偿安置条例涉及补偿的内容是什么?一、青山湖区征地补偿安置条例涉及补偿的内容是什么?青山湖区征地补偿安置条例涉及补偿的内容包括......
·取消监护权的原告是谁?
取消监护权的原告是谁?一、取消监护权的原告是谁?取消监护权的原告是其他可以担任监护人的主体,根据《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
·再审改判的几率大吗
所谓再审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进行纠正。但是否改判不能按概率计算,而是根据新证据的......
·哪些财产是不可以继承的
哪些财产是不可以继承的①与被继承人密不可分的人身权,人身权不能继承。如著作权中署名权。②与公民人身有关的债权、债务。以特定身份为客体的,不能......
·劳动争议必须先仲裁吗?
劳动争议必须先仲裁吗?一、劳动争议必须先仲裁吗?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劳动法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