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逆向行驶扣多少分 一、车辆逆向行驶扣多少分?
一、车辆逆向行驶扣多少分?
城市道路机动车逆向行驶的有两种情况,一个是逆向车道行驶违法行为需要一次记3分罚款人民币100元。另外一种情况是闯禁行驶的需要一次记3分罚款人民币200元。另外逆向行驶一般扣3分,如果说在高速公路上逆行,扣6分。
1. 中国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根据道路条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两侧通行。
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23号《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规定:驾驶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指示的;一次记3分。
3.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一次记分的分值为:12分、6分、3分、2分、1分五种,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周期(即记分周期)为12个月,满分为12分,从机动车驾驶证初次领取之日起计算。
4. 机动车驾驶人一次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记分的,应当分别计算,累加分值。对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与记分同时执行。
5. 机动车驾驶人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后,经依法裁决变更或者撤销原处罚决定的,相应记分分值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一)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二)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五)使用他人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
(六)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七)超过三个月不缴纳罚款或者连续两次逾期不缴纳罚款的。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城市道路中机动车辆的逆向行驶处罚力度是很严格的,逆向行驶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是不被允许的,我们的驾驶员朋友们驾车出行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不要逆向行驶,谨慎开车,为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保持一份负责人的态度。
当驾驶人驾驶机动车在公路上倒车、逆行或者机动车、非机动车靠左侧通行都会视为逆向行驶。交警部门也都是会处以严厉的处罚,不仅会扣除相应的罚金同时也是会扣除驾照分数的,当驾驶员的驾照分数扣满十二分后也是需要重新进行学习,否则也是不能驾驶车辆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丧偶后孩子抚养权变更手续是怎样的?
夫妻双方离婚后,要解决好孩子抚养的问题,在后期生活中,没有直接抚养的按月支付抚养费。对方遇到交通事故死亡的,孩子的抚养会产生困难,这个时候,......
·拐骗小孩拐骗儿童怎么判刑?
拐骗小孩拐骗儿童怎么判刑?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拐骗儿童罪指以欺骗,引诱或者其他方法,......
·惠来县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惠来县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是什么?当代社会,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对于政府信息您应该不陌生,因为经常可以看到在政府的相关网站上关于一些事项的......
·离婚拒付抚养费怎么办?
无论是婚生子女还是非婚生子女,他们都是受法律大力保护的,是受到优待的。众所周知,父母在离婚之后需要同时对子女的抚养问题作出处理,其中一方获得......
·山东省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山东省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征收管理,规范土地征收程序,维护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
·交通事故归谁管理处置,交通事故责任谁承担
处理交通事故有相应的管辖机关,但是不同情形的交通事故,其管辖机关也不同,那交通事故归谁管理处置?交通事故责任是需要承担的,那交通事故责任谁承......
·广东省征地补偿标准新规定是什么?
广东省征地补偿标准新规定是什么?广东省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征用到一些农村土地。由于征地补偿涉及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广东省有关部门非......
·公安终止侦查什么意思?
一、公安终止侦查什么意思?公安终止侦查就代表人民检察院已经受理审查案件了,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后,出现终止侦查的情......
·商铺转租的风险有哪些?
提示风险一、房屋出租人可以解除房屋租赁合同。房屋转租,是房屋承租人将承租的房屋再出租的行为。承租人转租房屋的,必须得到原出租人的同意,出租人......
·自书遗嘱可以怎样订立
自书遗嘱可以怎样订立1、订立自书遗嘱要满足的条件:(1)实质要件:①遗嘱人必须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