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嫌醉驾后怎么提前开车?
醉驾没办法提前开车,如果无证驾驶的话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最新修改的内容规定:
1、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3、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处罚
1、《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2、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1)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2)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3)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4)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5)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6)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7)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
(8)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3、醉酒驾驶机动车,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又构成妨害公务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4、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判处罚金,应当根据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认罪悔罪态度等情况,确定与主刑相适应的罚金数额。
5、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应当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法定诉讼期限内及时侦查、起诉、审判。
有驾驶证才能从理论上证明当事人是一位合格的驾驶员,是有资格开车上路的,但是有驾驶证,却没有良好驾车品德的这些人也从头到尾都是一名不合格的驾驶员,部分驾驶员已经因为醉驾知道了国家法律制度不是儿戏,那以后的生活中就不要继续和法律对抗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公司发行新股要满足什么条件
公司发行新股要满足什么条件公司发行新股后的股价收益率要显著高于同行业、同规模未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为了平衡其他未发行新股的公司与发行新......
·写离婚起诉状时需要注意什么
?可以说离婚起诉状是启动离婚诉讼程序中比较重要的材料,要是当事人没有向法院提交书面的离婚起诉状,则案件就有可能不会得到受理。但对于当事人而言,......
·动产担保交易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吗?
动产担保交易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吗?《物权法》第188条确立了动产抵押权的登记对抗主义模式,即动产抵押权依当事人之间的书面合同成立,但未经登记,不......
·合同诈骗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吗?
合同诈骗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吗一、合同诈骗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吗可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犯罪分子......
·起诉离婚多久通知被告?
起诉离婚多久通知被告?原告起诉离婚后法院应该在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受理需要在五日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离婚要分居多久可以起诉离婚?
夫妻在起诉离婚的时候,如果达到了分居离婚条件的话,则法官在调解无效的时候往往就会判决夫妻离婚。但我国就分居离婚的条件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其中就......
·三证合一后注册资本怎样查询?
三证合一后注册资本怎样查询?一、三证合一后注册资本怎样查询?可以到企业信用网进行查询所谓“三证合一”,就是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
·夫妻财产不分少分的情况是什么?
夫妻财产不分少分的情况是什么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区别在哪里
近一时段,医闹频发。患者和医院发生了纠纷要闹,在医院发生了医疗事故要闹。咱们回顾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就会发现,发生这样的事情,与病人及其家属法......
·离婚之后两个孩子抚养权归谁
离婚之后两个孩子抚养权归谁对于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可以先协商决定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协商不定时,可以选择通过诉讼的方式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如果两个......
·一、形成劳动关系的条件有哪些?
一、形成劳动关系的条件有哪些?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