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斗殴罪批捕条件有哪些?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根据有关规定,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对实施多个犯罪行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即可:有证据证明犯有数罪中的一罪的;有证据证明有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的;共同犯罪中已有证据证明有犯罪行为的。
(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逮捕不同于定罪,逮捕的标准低于定罪的标准,不要求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所有证据都已查证属实,只要求有证据已被查证属实即可。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这是关于犯罪严重程度的规定。基于已有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初步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而不是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独立适用附加刑等轻刑或者可能被免除刑罚的,才符合逮捕条件。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二、聚众斗殴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1、聚众斗殴一次,犯罪情节一般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一年。
2、聚众斗殴一次,导致一人轻微伤的或社会影响较大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每增加轻微伤一人的,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确定基准刑;每增加轻伤一人或聚众斗殴一次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确定基准刑。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1)多次聚众斗殴的;
(2)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3)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的;
(4)持械聚众斗殴的。
每增加上述一项情形或同种情形一次的,可以增加六个月确定基准刑。每增加轻微伤一人的,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确定基准刑;每增加轻伤一人或聚众斗殴一次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确定基准刑。
4、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1)聚众斗殴一方10人以上的首要分子;
(2)聚众斗殴致公私财物损毁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较大、巨大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
(3)参与斗殴一方没有互殴故意,对有斗殴故意另一方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
(4)组织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的。
5、参与斗殴的一方在斗殴开始前没有互殴故意,在斗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斗殴故意的,可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综合上面所说的,聚众斗殴一般就是为了伤害他人而招集多人进行做不合法的事情;这种情形只要条件一旦构成必定就会接受到相应的处罚,而且我国也是专门给出了相关的条款,就是为了让执法人员在处理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来。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误工费流水的相关依据是什么?
误工费流水的相关依据是什么?索赔误工费行不需要专门出具银行的流水单的。误工费证明1、提供证明收入状况的证据(一)《收入证明》有固定收入......
·交通事故造成骨折赔偿应该怎样办理
交通事故造成骨折赔偿应该怎样办理一般在治疗终结后进行伤残鉴定后,根据伤残等级和收入等因素进行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
·担保法最高额抵押是怎样的?
担保法最高额抵押是怎样的?一、最高额抵押的概念和构成要件1、概念所谓最高额抵押担保,是指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议,在最高债权限额内,以抵押物......
·一方有精神病离婚条件有哪些?
一方有精神病,另一方要求离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无论是在婚前或婚后患病,经须久治不愈,如果患病时间短或者说能治好的情况下是不符合离婚条......
·离婚后再婚财产分配怎样办理
离婚后再婚财产分配怎样办理属于共同财产的进行相关的分配,个人财产是结婚前夫或妻一方已经取得的财产,我国最民法典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夫妻......
·国家规定加班补助如何给的?
国家规定加班补助如何给的?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
·一、开具工伤鉴定证明书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一、开具工伤鉴定证明书需要提供什么材料?开具工伤鉴定证明书需要提供的材料是:工伤认定申请表;职工本人身份证明;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初......
·20年产权到期续费一次管几年?
20年产权到期续费一次管几年?20年产权到期只要按时续费就可以一直享有,因为房屋所有权(即房产权)是永久的,没有期限限制,只要房产没有完全毁损灭失......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去哪投诉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去哪投诉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劳动监察部门进行反映和投诉。《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