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都不要抚养权怎么办
我国婚姻法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因此,离婚时即使双方都不想要孩子也不能不负抚养义务,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也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
根据法律规定,2周岁以下孩子一般由女方抚养为原则;如双方均不要,由法院根据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综合考虑双方的抚养能力来确定。
因此,如果双方都不想要孩子由法院判决吧。
二、法院怎么判孩子抚养权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6条第3款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根据情况的不同,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不足2周岁的孩子怎么判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规定:“2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也就是一般2周岁以下的孩子都会判给母亲,身患传染性疾病或者不履行抚养义务的除外。
2、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孩子怎么判
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
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3、考虑之前的抚养关系
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4、考虑十周岁以上孩子意见
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5、可以轮流抚养
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
结合法律条文的规定,如果离婚都不要抚养权怎么办?那么法院可能会根据双方的经济情况来分配孩子的最终抚养权,而且另一方也要缴纳赡养费来抚养孩子,或者是交由双方进行轮流抚养,如果双方都不要抚养权的话,法院是不会同意离婚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偷电车检察院不批捕的情形有哪些
一、偷电车检察院不批捕的情形有哪些?1、一是被拘留的人不涉嫌犯罪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2、二是涉嫌犯罪且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
·入职不足半年的辞退该怎么办,有哪些法律规定?
有的劳动者就业质量较低,入职时间不足一年半载的就辞职了。这也不全是劳动者的个人原因,也有企业的问题。比如企业的做法没有让劳动者看到有效发展前......
·设立私募基金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设立私募基金需要提交什么材料?一、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1、公司式公司式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构,运作比较正式和规范。目前公司式私募基金(......
·儿子去世财产如何分割?
儿子去世财产如何分割?下面本站我们就为您详细介绍。一、儿子去世财产如何分割?补偿款应当由继承人平均分配,遗产应当由继承人平均继承。夫妻共同财产......
·公司拆迁如何赔偿员工
公司拆迁如何赔偿员工公司拆迁如何赔偿员工如果员工不愿到新地方上班的,公司应当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以因客观原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为由......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含义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含义企业并购是指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统称,同时并购也是让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然而并购实......
·办理买房网签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网购五花八门,就连买房子也乘上了互联网这班飞速列车,互联网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是互联网时代各......
·一、试用期间有五险一金吗?
一、试用期间有五险一金吗1、五险是国家法定,无论是否正式员工都有,必须达到当地最低的保险标准。2、一金,不是法定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看各公司......
·确定子女抚养权有什么方式
什么时候才需要确定子女抚养权呢?一般情况下是在夫妻离婚,并且子女尚未成年的时候。此时一方实际取得子女的抚养权,而另一方则通过支付抚养费的方......
·不得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
不得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一、不得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1、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的罪犯未减为有期徒刑的;2、罪行严重,民愤很大......
·一、伤残工伤鉴定后多久辞工合适?
一、伤残工伤鉴定后多久辞工合适?伤残工伤鉴定后,如果不适宜继续工作的,可以立即辞职,并向用人单位要求进行相关赔偿。辞职的时候仍然可以要求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