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要先认罪吗?有什么条件?
根据公安机关掌握的证据充分程度,如果已经能够达到定罪量刑的,被告人或者嫌疑人是否认罪不影响处理结果的,一般公安机关也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但仍需继续侦查,一般公安机关会考虑是否有碍侦查或者影响证人作证等情况,不予办理取保。如果警方已经掌握一定证据、不认罪只会比应处刑法更重。作为从轻辩护的选择,认罪是前提。具体情况应由专业水平精湛的律师直接办理,更为稳妥。
一、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受审只是限制而不是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它是一种强度较轻的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提出保证人担保。也就是说,被取保候审人要提出一个符合条件的人作为自己的保证人,该保证人要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担保被保证人能够做到随传随到。如果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保证人不及时报告的,要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种是提供保证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作担保。如果违反有关规定,保证金就会被没收,并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有关规定,取保候审结束时,应当退还保证金。
对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不能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
二、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一)取保候审的申请: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聘请的律师。
(二)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
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7、提请批准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8、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取保候审能否获得批准,主要根据公检法机关的负责人决定。认罪不认罪,并不影响最终结果的判决。主要还是依据犯罪情节是否严重。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劳动合同对劳动权益如何进行保护?
劳动合同对劳动权益如何进行保护?劳动合同对劳动权益进行保护是如果发生一些劳动争议可以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解决,具体如下所述。1、《劳动合同法》的......
·犯罪未遂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犯罪未遂的司法解释是什么?一、犯罪未遂的司法解释是什么?犯罪未遂的司法解释是对于犯罪未遂的情况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比如说犯罪未遂做具有的......
·检察机关退回公安补充侦查会撤案吗?
一、检察机关退回公安补充侦查会撤案吗?检察机关退回公安补充侦查可能会撤案,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85条规定,对于检察院退回补充......
·通信管理局域名备案都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通信管理局域名备案都需要准备什么材料?现阶段我国网络发展越来越迅速,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新网站,但是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有很多的非法分子趁......
·现在注册公司法人不到场能办理吗?
现在注册公司法人不到场能办理吗?我们现在国家的公司是越来越多,包括大型中型小型的,那么自然,我们就会想到了,当开一家公司的时候,是会到相关......
·公司如何变更法人?流程是怎样的?
公司如何变更法人?流程是怎样的?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操作流程:一、领取企业变更申请书(企业营业执照发证机关)二、工商受理、发照:(企业营......
·股票买卖撤销指定交易纠纷的赔偿确定
股票买卖撤销指定交易纠纷的赔偿确定股票买卖撤销指定交易通常表现为更换券商,在更换后股票会跟着股东卡走,但撤销当天不能进行任何交易包括下单指令......
·离婚纠纷无效婚姻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离婚纠纷无效婚姻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无效婚姻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千零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