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嫖娼被抓会通知单位吗
一、在我国嫖娼被抓会通知单位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行处理:“ 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九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2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
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根据上述发条,可见因嫖娼被行政拘留的,需要通知家属,法条并没有做出通知单位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应该不会主动通知单位。
二、嫖娼罪的具体处罚规则
由于劳动教养制度已被废除,虽然曾引发对收容教育制度的批判,但是收容教育制度仍旧未被废除,因此,对于嫖娼没有犯罪情节的情形,一般都采取收容教育。具体如下:
(一)原则:公安机关对嫖娼人员实施处罚,必须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严禁以罚款代替刑罚、收容教育和行政拘留。
(二)公安机关对嫖娼人员进行处理时,按照以下量罚基准执行:
1、治安处罚
(1)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一般嫖娼者
(2)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对具有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嫖娼、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初次嫖娼、因生活所迫初次卖淫等属于“情节较轻”的,
2、对嫖娼人员,除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外,可以依法予以收容教育
(1)应当依法收容教育:对具有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人员多次嫖娼
(2)18周岁以上人员卖淫嫖娼2次以上等情形之一的
(3)因嫖娼被公安机关处理后又嫖娼的。
(4)对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但因具有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以及70周岁以上人员实施嫖娼等情形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三)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时,应注意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人格权、隐私权。对查获的卖淫嫖娼人员,应当强制进行性病检查。对患有性病的,进行强制治疗。
因为嫖娼被抓以后肯定是要通知家人的,我国的法律制度当中没有规定工作人员必须要通知单位的这种情况,只是在联系不到家属的情况下才会通知用人单位的,可是虽然说公安机关不会主动的去通知单位,但要知道嫖娼被拘留的时日是比较长的,这么长的时间之内不去用人单位上班,用人单位肯定也会通过各种渠道知道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签了居间合同房子没买成中介费还需要交吗
签了居间合同房子没买成中介费还需要交吗一、居间合同居间合同,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
·什么人该交五险一金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我们都会涉及到交保险类的问题。而通常在企业中,作为企业给员工的其他福利待遇,企业里都会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那么什么是五......
·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是没有“法人”这一说
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是没有“法人”这一说,所以是不存在可否变更“法人”的说法。1、根据《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个人经营的个体工......
·买的期房可以卖吗,期房能进行转让吗
期房就是指那些尚未修建好的房产,这是与现房相对的概念。一般房地产开发商需要取得相应资质后,才能进行期房的销售。那么对于购房者来讲,买的期房可......
·对于租房违约金怎么算的?
对于租房违约金怎么算的?(1)如果租房合同中对违约金有约定、按约定。但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可以请求变更。(2)如果对违约金没有约定:违约金应相当于......
·有限公司改制为合伙企业的具体操作流程是什么?
有限公司改制为合伙企业的具体操作流程是什么?您都知道,在我国公司的形式是分为很多种类的,不同的公司形式他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一些具体的情况......
·联系不到债务人可以向谁追债
联系不到债务人可以向谁追债1、债务上设有保证人的,向保证人主张债权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设立保证人,如果到期债务无法清偿或不可能清偿,由保证人......
·用别人名字注册商标属于侵权吗
用别人名字注册商标属于侵权吗《商标法》没有明确禁止将他人或名人姓名申请注册为商标,但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注册商标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
·劳动合同中单位停业是否要支付代通知金
劳动合同中单位停业是否要支付代通知金劳动者即辞即走,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该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承担。对于劳动者......
·合同纠纷和解后还需要开发票吗?
合同纠纷和解后还需要开发票吗?一、合同纠纷和解后还需要开发票吗不需要,只需要判决书和收据或银行回单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