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司法鉴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委托上级法院的司法鉴定机构重新鉴定:
(一)鉴定人不具备相关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三)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有矛盾的;
(四)鉴定材料有虚假,或者原鉴定方法有缺陷的;
(五)鉴定人应当没有回避,而对其鉴定结论有持不同意见的;
(六)同一案件具有多个不同鉴定结论的;
(七)有证据证明存在影响鉴定人准确鉴定因素的。
二、司法鉴定人回避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保证司法鉴定结论的客观、公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司法鉴定人执业实行回避制度。
司法鉴定人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退出或不得从事相应的司法鉴定活动;委托人、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根据法律规定的回避条件,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司法鉴定人回避。
第三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情形: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司法鉴定公正的。
第四条 委托人、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并在司法鉴定开始前提出;。在司法鉴定开始后知悉新的回避理由的,应当立即提出申请,最迟在司法鉴定结论作出前三日内。
第五条 被申请回避的司法鉴定人要暂停参与相关司法鉴定活动。
第六条 司法鉴定人本人提出回避的,由本机构负责人决定;委托人、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申请司法鉴定人的回避由本机构负责人在收到审请后两日内作出决定。本机构负责人担任司法鉴定人的回避,由本机构其他负责人在两日内集体作出决定。
第七条 委托方和利害关系人对回避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后两日内申请复议一次。本机构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两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司法鉴定人不停止相关司法鉴定工作。
第八条 对符合回避情形的申请,故意不作出回避决定的责任人 和知道应当自行回避而不回避者,本机构将追究其责任。
由此可见,司法鉴定未回避这种做法是完全能够申请重新鉴定的,因为当事人没有回避,就有可能会导致其通过人为操作的因素影响到了司法鉴定的意见,而且,如果第二次鉴定的结论确实就跟第一次不一样,那么是否因为当事人没有回避,人为的影响了鉴定结果的这个问题就要调查清楚。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公司法人滥用职权需要承担什么后果?
公司法人滥用职权需要承担什么后果?公司法人,是承担了一个公司最为重要的责任,必须为公司着想的一个职位,那么对于公司法人,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
·园林工程质量要求是什么?
园林工程质量要求是什么?优良保证项目必须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基本项目每项抽检的处(件)应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合格规定,其中50%及其......
·被告辩护律师的权利有哪些?
被告辩护律师的权利有哪些?1、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代理申诉、控告,2、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3、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
·财产损害赔偿侵权的原则是怎样的?
财产损害赔偿侵权的原则是怎样的?一、财产损害赔偿侵权的原则1、全部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人对因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的大小,应......
·规定的五险一金是哪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是哪五险一金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
·股权转让收入如何避税?
股权转让收入如何避税?一、考虑能否通过变通途径《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三条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
·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一、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是建筑市场必然趋势1、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分工更趋专业化建筑市场早已是卖......
·民间借贷合同约定违约金是否可行
民间借贷合同约定违约金是否可行一、民间借贷合同约定违约金是否可行民间借贷能否约定违约金,对此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法院处理这类......
·劳动合同续签通知书该如何写?
在合同期满前,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有意愿续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往往可以给用人单位发送一个续签通知书,提醒用人单位续签合同。那你知道续签劳动合......
·检察院审查批捕的原则有哪些
一、检察院审查批捕的原则有哪些?1、依法独立行使审查权原则;2、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4、工负责、互相配合、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