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付代通知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单位支付代通知金的法律依据如下: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如何处理“代通知金”的法律纠纷?
用人单位要想不向劳动者支付“代通知金”,要做到两点:
一是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等到30日后,双方劳动关系就解除了,
二是保存相关的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据,并且有员工签字确认收到用人单位通知的文件,这才是最为关键的,正所谓口说无凭,书面证据虽然不会说话,但却是最可信、容易被法官采信的铁证。有些企业往往粗心大意的是,只是口头通知劳动者说30后解除劳动合同,但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已经通知劳动者,劳动者如果抓住用人单位这个把柄,通过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代通知金”,如果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履行了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义务,那么用人单位将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就像案例中的一样,为什么A员工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代通知金”,就是因为“领导与员工进行了口头协商”,这只是口头协议,用人单位没有有利的证据。从案例来看,对用人单位有利的是,“经协商双方达成一致”,这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不在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代通知金”三种情形之内。
但劳动者可以以第三种情形,也就是“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这对劳动者是有利的,因为案例中提到“近期公司由于业务调整,生产部门有位A员工工作量不饱和”。如果是因为公司业务调整的原因,导致该员工的岗位合并或者取消,那么就符合“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劳动者以此为由要求“代通知金”是站得住脚的。
综上所诉,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代通知金无异于是增加了相关的经济成本,所以必须是有绝对合法的依据才可以合理地要求单位付出经济赔偿,一般来说劳动合同法就要求了单位必须在没有通知的基础上给付劳动者代通知金作为过渡时期的必要生存费用。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在现实生活中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民事经济活动的往来,双方当事人时常会出具欠条等债权债务凭证,以表明双方当事人因为先前的民事活动关系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那......
·《行政法》全文2023年的内容是怎样的
《行政法》全文的内容是怎样的?我国行政相关的法律较多,一般所说的行政法是指《行政诉讼法》,下面是《行政诉讼法》的全文内容:《行政诉讼法》......
·再婚可生育第二胎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申请,经区、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只有一个子女,经......
·锁骨骨折工伤鉴定几级伤残等级
一、锁骨骨折工伤鉴定几级伤残等级?工伤伤残等级是由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确定的。工伤职工在伤情稳定后,应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该部门......
·医疗事故举证责任怎样分配
医疗事故举证责任怎样分配一、医疗事故举证责任怎样分配(一)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举证责任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应当就自己......
·绑架杀人定什么罪 绑架之前杀人怎么处罚
绑架过程中因为会采取暴力行为要压制被害人的反抗,因而就难免会出现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情况,当然也有那种撕票的情况,此时也会导致被害人死亡。那根据......
·企业动迁赔偿标准是什么
法律没有规定统一的赔偿标准。具体的拆迁赔偿金额,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实际的拆迁情况来定,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企业拆迁补偿费用主......
·当事人因为贩毒被关多久?
当事人因为贩毒被关多久?一、当事人贩毒被关多久?贩毒行为不论数量多少都要追究刑事责任,判处刑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
·延期举证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延期举证的法律规定有哪些?也许会有很多人对延时举证是什么不太清楚,其实,延时举证就是指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
·打了欠条多久可以起诉?
打了欠条多久可以起诉?打了欠条适用普通诉讼时效,即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出借人没有在3年的诉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