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分居多久可以申请自动离婚?
我国法律中没有自动离婚的规定,只有诉讼离婚和协议离婚两种方式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分居满两年的作为法院认定夫妻感情不和条件之一。
1、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法院应当准予离婚。但是,要注意,必须是因为感情不和导致分居,并且满2年的时间,法院才会予以判离。
2、夫妻分居,包括因感情不和而导致的不在一处居住,不履行夫妻之前的权利、不过夫妻性生活。当然以上事实要用证据证实,或对方承认。如果只有一方另行租房的租赁合同,或是夫妻同在一个屋檐下、一套房子住、事件中是不是分床不好说清,法院也不好认定为分居。
3、分居的原因是因感情不和。有些情况下,很难说清分居是不是因为感情不和。比如当事人一方在国外,4年未归,一方在国内;或者乙方在上海,另一方在北京,不愿意离婚的一方万千可以说是因为工作的原因而不是感情问题导致分居的,这会对法院认定带来障碍。因此,必须收集其他相关证据是的法院确信感情不和的因素存在才可以判离。当然实践中,这是困难的。
4、分居已满两年。从可以证实已经分居的事件开始算起,到起诉时已满2年,才可以构成法定判离的因素。
选择律师很困难?马上使用下方【离婚纠纷律师查询系统】,获取资深律师信息、收费详情,放心选择,靠谱选择!
二、《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综上所述,夫妻双方从实际分居之日算起,到起诉时满2年,构成法定判离因素,如果夫妻一方犯重婚罪,或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有遗弃家庭成员行为,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判离,夫妻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情形屡教不改的,一方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的,或者夫妻双方确实感情破裂,人民法院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应当准予离婚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简单的钢筋购销合同范本有什么内容?
简单的钢筋购销合同范本有什么内容?钢筋购销合同购货方(甲方):供货方(乙方):第一条 目的及标的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
·自诉案件的时效怎么计算?
自诉案件的时效怎么计算?时效从犯罪之日起开始计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一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刑......
·非常好的朋友可以做监护人吗?
非常好的朋友可以做监护人吗《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中监护人的范围主要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
·法院能查到个人保险吗
可以。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
·我们怎么用土地使用证贷款?
我们怎么用土地使用证贷款?1、申请。(1)由抵押人或抵押人将法人单位隶属关系、申请抵押贷款原因、用途、拟贷款金额及抵押土地的情况提出局面申请,抵押......
·水运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减压排水工程规定是什么?
水运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减压排水工程规定是什么?水路运输是我国重要的运输渠道之一,不仅起到连通运输的作用,还促进了经济发展,人员就业。水运工程......
·寻衅滋事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
·哪里能开病假条申请病假?
哪里能开病假条申请病假?病假就是在生病的时候能够由医院开出诊断证明,然后就能够向用人单位提出病假申请,所以这时候就能够规范的申请病假申请,......
·现在
现在,私家车的数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已经明显的增加。现在每一个家庭的人均车辆拥有率已经超过一辆,车子不再是一件奢侈品。......
·一、遗产继承债务纠纷怎么执行?
一、遗产继承债务纠纷怎么执行?1、先确定遗产。在现实生活中被继承人死亡时,属于被继承人的那部分财产,往往还处在家庭共有财产状态中,其遗产尚......
·事实劳动关系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事实劳动关系成立的条件是什么?(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