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违约金约定条款是怎样的?
一、劳动合同法违约金约定条款
(一)劳动合同法、违约金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
2、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标的物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违约金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惩罚违约人和补偿无过错一方当事人所受损失的效果,因此有的国家将其作为合同担保的措施之一,有的国家将其作为违反合同的责任承担方式。
(二)违约金条款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违约金条款只适用于二种情形:
1、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员工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单位支付违约金。
2、单位与员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可以约定违约金。但是,适用违约金条款,也有限制条件,如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员工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未满部分分摊的培训费用。除这二种情况,不得约定其他情况由员工承担违约金。
(三)适用情况
1、劳动者自动辞职的。
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有上述第1点,劳动者需支付违约金,如果上述第2点,在收到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后违约要支付违约金。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劳动者不需支付任何违约金,就是合同里约定了也无效。
2、由于单位违法,劳动者提出辞职的。
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有上述第1点,劳动者不需支付,有第2点的按适用情况1的做法。
3、劳动者无过错,单位提出解除的。
如有上述第1点,劳动者不用支付,如有第2点按适用情况1的做法。
4、由于劳动者的重大过错,单位提出解除的。
按1的做法。
5、合同未到期,公司裁员。
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单位需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这里说的月工资按解除劳动关系前1个月劳动者的工资总额。
如果违法解除合同,就是“没犯什么大错误”,单位提出裁员,而与你协商不一到的按约定金额双倍计算。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劳动合同法违约金约定条款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的相关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总之,违约金约定条款关乎各自的切身利益,双方都有权利在对方违约的情况下,要求合法的补偿。如果您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需要了解可以咨询的网站,我们有专业的律师,为您答疑解惑。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刑诉法缓刑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缓刑又叫暂缓执行,虽然说犯罪嫌疑人可以暂时不用坐牢,但是在执行缓刑期间实际上人生自由等这些也是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约束的。如果不遵守缓刑执行期间......
·2亿的营业额要交多少税
根据不同的行业,其纳税标准不同。根据试点方案,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新增试点行业的原有营业税优惠政策......
·商标还没过初审是否能转让
不可以。初审公告不代表商标已经注册完成,还不具备商标专用权,有可能被异议而无法完成注册。因此初审公告的商标不能向像注册商标那样进行转让。其权......
·要追究刑事责任。醉酒驾驶机动车辆
要追究刑事责任。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
·在我国诽谤的意思指的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遭受到别人的诽谤,这是由于别人显而易见的恶意造成的。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些人利用网络的隐蔽性便大力的实施诽谤行为,使得诽谤这......
·医疗期内公司提前辞退员工犯了什么法律
医疗期内公司提前辞退员工犯了什么法律?医疗期内公司提前辞退员工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
·小公司法人跑路怎么办
小公司法人跑路怎么办?当经济效益不好的时候,一些小公司会面临经营困难,有的法人在无力承担债务的时候,选择以跑路的方式逃避。这对于债权人和公司普......
·主动离职后能申请劳动仲裁吗
主动离职后能申请劳动仲裁吗一、主动离职后能申请劳动仲裁吗主动离职之后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没......
·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
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随着人们交易的频繁,合同越来越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易保障。但是,我们也常常耳闻合同诈骗,甚至有的人还遇到过。在对......
·军人起诉离婚要找哪个法院?
军人起诉离婚要找哪个法院??军人起诉离婚要找哪个法院?对于军人的离婚,我国《民法典》有特殊的规定,一般的诉讼离婚案件采用“原告就被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