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处罚金期满不交纳怎么办
一、判处罚金期满不交纳怎么办
罚金是人民法院依照刑法的规定,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所判处的一种经济制裁刑罚手段,也就是说,只有人民法院才有判处罚金的权力,其他任何机关都无权行使。
罚金是刑法规定的附加刑的一种,属于财产刑,既可以与各种主刑并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人民法院判处罚金后,自判决生效起,就涉及到罚金刑的执行,即罚金的缴纳,这也是事关法律的尊严和罚金刑能否得到切实执行的重要问题。人民法院在判处罚金时,应当同时规定缴纳的期限,并明确是一次缴纳还是分期缴纳,以便于执行。一般来说,如果罚金数额不多,或者罚金数额虽然较多,但缴纳不困难的,可以限期一次缴纳;罚金数额较多,根据犯罪分子的实际情况,确实无力一次缴纳的,可以限定时间分期缴纳。至于缴纳的期限及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犯罪分子的经济状况和缴纳的可能性来确定。
判处的罚金刑,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缴纳或者缴纳没有完毕的,可以由人民法院强制缴纳。强制缴纳的方法主要包括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拍卖犯罪分子的财产,冻结存款,扣留、收缴工资或者其他收入等办法,迫使犯罪分子缴纳罚金。当然,强制缴纳主要针对实际有缴纳能力而不缴纳罚金的犯罪分子采用。而且,如果采取强制缴纳的方法仍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时,应当随时追缴,上缴国库。
在犯罪分子遭到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如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或者犯罪分子及其家属重病、伤残等,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酌情减少罚金或者免除罚金。
二、刑事判决没收财产如何执行
没收财产的范围,只限于犯罪分子本人所有的部分财产或者全部财产,不得没收属于罪犯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对查封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如果需要用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由人民法院裁定在没收的财产中酌情偿还。如果在没收的财产中,有罪犯利用犯罪手段获得的他人财产,经原主申请,并经人民法院查证属实后,应将原物退还原主。对于没收的财产,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上缴国库或财政部门,任何机关、个人都不得私自挪用、调换、压价私分或变相私分。
对于附带民事判决中财产部分的执行,应依照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办理。
判处罚金期满不交纳的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经济困难没有能力交纳,另一种则就是恶意不交纳了。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对罪犯进行强制执行。若属于前一种情况的话,则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期交纳。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职务侵占罪公诉案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职务侵占罪公诉案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在我国有很多的刑事案件都属于公诉案件,公诉和自诉最重大的区别就是,自诉案件一般都是只有受害者提起诉讼的话......
·公司购买的五金一险有什么用?
工作后,我们都会缴纳五险一金,缴纳五险一金可以有效的保障我们的福利以及应有的待遇。缴纳五险一金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相信很多人对此不是很了解,......
·一、汽车与摩托车交通事故如何处理?
一、汽车与摩托车交通事故如何处理?汽车与摩托车交通事故处理方式如下所述:1、向交警报案,同时向自己的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会立即出现场拍照,然......
·劳动关系纠纷举证责任的确定是怎样的
劳动关系纠纷举证责任的确定是怎样的?一、劳动关系纠纷举证责任1、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用人单位应在指定期限......
·增资并购净资产比注册资本低是合法的吗?
一、增资并购净资产比注册资本低是合法的吗?增资并购净资产比注册资本低是合法的,股东出质的股权数额在设立或者变更时,一般不小于被担保的债权数......
·2023年行贿怎么处理和判罚?
一、行贿怎么处理和判罚?构成行贿罪,可以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院在解除合同民事判决书中依据了哪些规则?
法院在解除合同民事判决书中依据了哪些规则?1、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均存在违约的,如何判断合同当事人是否享有解除权?【规则要旨】在双务合......
·1.下车主动关心伤者
1.下车主动关心伤者。不要有任何责备。但不要移动或者触碰倒地不起的伤者。2.现场拍摄照片。同一张照片中包含伤者位置车辆位置分道线标志参照。如无......
·建筑工程纠纷案件有几种形式?
建筑工程纠纷案件有几种形式?一、建筑工程纠纷案件有几种形式?1、发包方拖欠工程款违约纠纷。2、关于违法分包问题引起的工程款纠纷。3、竣工......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有哪些?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有哪些?1.合法原则。即劳动合同必须依法订立,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国家强制性、禁止性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