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约定民间借贷的利率
利率的约定是借贷双方达成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民间借贷带有一种投资性质在里面,如果利率约定不清,则容易影响投资的效果和期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但是,如果借款合同到期,借款人没有还款,那么从还款到期日开始计算,也可以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所以,在订立借款合同时,明确利率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我国法律允许民间借贷可以约定一定的利率,但是利率的约定一定要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否则,一旦发生纠纷,出借方极有可能因此造成损失。关于利率的约定,我国法律已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如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二款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我国相关的司法解释也进一步明确上述规定,即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我国法律虽然将民间借贷合同设定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双方当事人在借贷过程中本着自愿原则有高度的自治性,但是,一旦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上述规定的限度,我国法律对超出部分的利息将不予保护。
二、民间借贷中如何计算利息
在民间借贷中,我们经常遇到事先扣除利息的现象。表面看,出借方先将利息收回好象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其实该做法直接损害的就是出借方的利益(如果出借方有投资的目的)。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在本金中扣除的,应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所以,事先扣除利息实际等于减少计算利息的本金。
在民间借贷中,出借方特别要注意不要出现复利的计息形式。有的人在借款合同到期后,没能按照约定收回全部本金,便将以前拖欠的利息计入本金,再次贷给借款人并计算利息,这种做法就是人们俗称的“利滚利”。我国法律明令禁止这种行为,如果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只返还本金,不支持利息。由此可见,计算复利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吃亏的只能是出借方。
另外,合同到期时如发生借款方不能按照约定全部返还本息的情况时,一定要对所偿还的款项进行说明或者同出借方协商一致,明确所还款是利息还是本金,否则,所还款项按照先归还利息,后归还本金的方式计算。如果先归还本金,则拖欠的利息部分不能再计息,如果先归还利息,则拖欠的本金部分可以继续计息。
约定民间借贷的利率这是有偿借贷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若当事人没有进行约定或者约定的不清楚,那么就会视为没有约定利息,当然该借贷也就属于无偿的借贷了。而在实际约定借贷利率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不宜约定的过高,否则也就构成法律不保护的高利贷。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一般继子有继承权吗?
一般继子有继承权吗?1、继子女未成年且与继父母形成抚养关系的,双方互有继承权。形成抚养关系是指继子女年龄较小,随继父母生活,由继父母提供生活......
·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的情形包括哪些
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的情形包括哪些一、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的情形包括哪些(一)追尾前车的。(二)倒车尾撞后车的。(三)溜车的。(四)不按规定开关车门......
·一、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受伤伤亡赔偿项目?
一、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受伤伤亡赔偿项目有哪些1、因抢救、治疗支出的费用医疗费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诊断证......
·公职机构泄露公民隐私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公职机构泄露公民隐私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公职机构泄露公民隐私会受到十五日以下拘留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国家机......
·管辖权异议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管辖权异议成立的条件有哪些(一)提出异议的主体须是本案的当事人在诉讼实务中,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当事人通常为被告。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
·劳动合同法经济赔偿金的计算
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支付经济补偿金。但许多劳动者却不清楚经济补偿金是如何计算的,......
·夫妻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离婚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在不允许离婚的情况中,这一条是对男方离婚自由权的限制,考虑到女方在怀孕期......
·在我国打架打破头司法鉴定是什么伤
打架应该是属于一种最低级也最无知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处于纠纷当中的当事人在打架的时候肯定情绪是非常激动的,所以生活当中相信您也见到过,因为打架......
·上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如何规定?
上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如何规定?上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如何规定?上海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