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还款会怎样?
1、不再享受免息还款待遇。
当欠款金额较小且逾期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发卡银行会从发生消费的当天,以消费金额为本金按日计算利息,日息万分之五,按月计收复利;对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还会按月收取5%滞纳金。
2、收到催缴通知。
当逾期时间达到一定期限,银行会发送相关催缴通知。有些人由于无知,不但不还款,还通过更换地址和手机等联系方式来“跑路”,让银行联系不上自己,以为这样银行就奈何不了自己。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万万不可取。办理信用卡的时候,你的实名信息已经被银行记录,一旦你“跑路”,银行会认定你恶意透支和欠款,会报警。
3、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当逾期时间过长且无视银行催缴通知,则会被发卡银行冻结信用卡账户。欠款记录可能被反馈至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影响持卡人的个人信用记录,导致持卡人无法正常申请住房按揭贷款等。
4、严重的还会因“恶意透支”构成犯罪。
当欠款金额数量较大、逾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甚至会触犯《刑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9号)第六条规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二、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有哪些日期需要特别牢记?
1、交易日,指你的实际刷卡消费、取现或转账的日期。
2、银行记账日,即银行把你的交易记在账上的日期。需要注意的是,账单中的交易日是指刷卡当天,记账日则有所不同,店家刷卡信息传输到银行需要时间,境外消费一般都会有几天的时差。
3、账单日,则指银行对你每个月用信用卡交易“算总账”的日期。
4、到期还款日,消费者一定要在这个日期前还款,若超过此期限,对于本期所欠银行的款项就要缴纳利息及其他相关费用了,包括滞纳金、透支利息。
讲到这里,相信大部分持卡人应该对信用卡逾期还款会怎样比较熟悉了。信用卡逾期还款,不仅让持卡人支付高额罚息,而且还有影响到个人信用,这对今后申请贷款都会发生影响。除此之外,如果持卡人经过多次催收拒不还款的,还会面临被银行告上法庭的风险。因此,我们建议,您一定要合理用卡,做到科学消费。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管辖权异议裁定上诉撤诉步骤是怎样的?
关于管辖权异议裁定上诉撤诉的问题,有如下步骤:1、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中,规定法院......
·一、在我国醉驾两个月可以假释吗?
一、在我国醉驾两个月可以假释吗?《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放火罪和失火罪的处罚有何区别
放火罪和失火罪的处罚有何区别一、放火罪和失火罪的处罚有何区别(1)犯罪主观方面不同。放火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失火罪的主观方面则为过失。(2)犯......
·连带债务免除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在我的现实生活当中,您都知道债务,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当然债务,他是肯定需要偿还的,不过如果当事人免除他人的债务是可以的。实际上还存在着......
·公司债券是什么意思
公司债券是什么意思公司为了长远的发展,适合时代的要求发行了公司债券。公司债券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因为其收益率高,吸引了很多人购买投资......
·医疗事故罪定义具体是怎样的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医疗纠纷层出不穷,其中就以医疗事故的发生最为频繁。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能会构成医疗事故罪的。那么......
·商业秘密的鉴定机构是哪个
商业秘密的鉴定机构是哪个一、商业秘密的鉴定机构是哪个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经营信息是不需要鉴定的,所以没有鉴定机构。但国家科委......
·疫情期间如何严厉打击经营者的不正当价格行为
根据我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在依法降价......
·未认定工伤劳动能力鉴定能不能做
未认定工伤劳动能力鉴定能不能做1.不可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
·一、车未年审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一、车未年审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处理?1、立即停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停车后按规定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开启危险信号灯,如夜间事故......
·怎么写水蛭干品购销合同?
怎么写水蛭干品购销合同?水产品购销合同范本甲方(供方):乙方(需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