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伤人怎样判刑 怎么处罚打架伤人
一、打架伤人怎样判刑
打架致他人轻伤以上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认定和处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行为人有非法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
对此应注意以下两点:(1)伤害行为的非法性是构成本罪的前提。如果伤害行为是合法的,如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过程中造成一定伤害的,则不构成犯罪;(2)本罪故意伤害的必须是他人的身体健康。自伤行为不能构成本罪,特殊情况下可能构成其他罪,如军人战时为逃避军事义务自伤身体的,应按照刑法第434条的规定,以战时自伤罪论处。
2、构成本罪的伤害程度限于轻伤、重伤、伤害致死三种情况。
轻伤以下的轻微伤和一般的殴打行为,不能构成本罪。至于重伤、轻伤、轻微伤区分的标准,应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的规定为准。
3、本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因伤害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致人重伤或者伤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致人轻伤的,则须已满16周岁才能构成本罪。
4、对于刑法明确规定以其他罪论处的故意伤害行为,应按照刑法有关条款定罪处罚,而不能以本罪论处。
二、故意伤害致死会判多少年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起刑为10年,适用死刑。在刑事诉讼事务中,“以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中被充分考虑”已在司法实践中被普通运用。因此,民事赔偿部分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实刑的期限。
就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则一般对犯罪嫌疑人比较有利,既不会判处无期以上徒刑,如果积极赔偿,则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诉,即使积极赔偿,最终也会使用上刑限。
故意伤他人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必然受受到刑事处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伤害他人是为了保护自己,属于防卫过当。根据刑法规定,因为防卫过当造成严重损害的,要承担的刑事责任比照故意伤害要轻得多。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缺陷责任的约定中的保证金怎么管理?
缺陷责任的约定中的保证金怎么管理?在建筑工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发包方和承包方在合同中对于各种规定都是比较详细的。例如,在工程开始建筑之......
·破产管理费用包括哪些费用
破产管理费用包括哪些费用企业破产是很常见的,需要破产的企业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和规定进行,这样的破产才是合法的,破产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按照......
·合同双方解除后的违约责任诉讼如何进行?
合同双方解除后的违约责任诉讼如何进行?合同双方解除后的违约责任诉讼将会按照当事人递交起诉状,法院受理,开庭审理,最终作出判决,等环节进行。1、......
·合同到期提前多久签才可以
合同到期提前多久签才可以一、续签合同提前多久合同到期续签的,无需提前通知。到期后一个月内续签都是可以的。劳动合同期满,当事人协商一致,......
·小孩打架法律怎么处理
如果已经年满16周岁,由孩子自己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未满18周岁且没有独立生活,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打架造成重伤,年满14周岁也要承担刑事......
·法律规定那些罪犯限制减刑?
一、法律规定那些罪犯限制减刑?限制减刑是《刑法》中的一项特别规定,是指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
·找拖欠工资的证据有哪些?
找拖欠工资的证据有哪些?一、找拖欠工资的证据有哪些?1、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2、能证明在单位上班的证据。这些证据主要有劳动合同、......
·主动提出离婚会对另一方提出补偿吗?
主动提出离婚会对另一方提出补偿吗? 一、如何提议离婚? 如果你先提出离婚,压抑痛苦婚姻生活通常是无法忍受的。虽然不愿意面对离婚,但如果......
·如何才能区分夫妻个人债务
在生活中,夫妻是个特殊的存在,它既是一个整体,也是两个个体。所以,法律根据它的特点,将夫妻债务分为夫妻共同债务和夫妻个人债务。那么,在实践中......
·行政不作为的起诉依据都有哪些依据
行政不作为的起诉依据都有哪些依据目前法院受理行政不作为诉讼案件的依据来源于《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第4项、第5项、第6项规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