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集体土地使用证可以盖房吗?
农村的每户村民可以有一处宅基地,且只能有一处,若对现有的住房不满意,需要上报村委会,由村委会向镇或县级的政府部门提出申请。当然,若村民所住的房屋是危房,则必须将其拆除后再原宅基地处建设新的房屋,那么在农村有集体土地使用证可以盖房吗?
一、农村居民申请建房条件
1、属于本村居民,只有一处住宅,户籍所在村是中心村,确实有建设房屋必要的农户。
2、无房居住,需建房的村民;
3、因地质灾害造成房屋垮塌或存在安全隐患,需搬迁;
4、多子女家庭、儿女长大结婚后,需分户居住的;
5、持乡(镇)、村、社证明,申请建房户所住房屋确属危房,需改、扩建的;
6、国家、省、市、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移民搬迁需使用集体土地的;
7、国家公益建设需搬迁农民住房的。
以上条件满足其一即可。
二、申请建房办理的手续
农村建房也是需要办理房产证的,办理的手续按照以下顺序逐一进行:
1、由建房户提出申请,填写《农村个人建房申请、审核表》;
2、所在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3、镇政府进行初审,并负责调地工作;
(1)镇村建办意见;
(2)镇土地分所意见。
4、镇政府分村定期定点张榜公布初审意见;
5、报县级机关联合审批;
(1)县规划局审核,确定规划选址意见,发批准文件;
(2)县国土资源局审核,并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发批准文件。
6、县国土资源局收取建房保证费用,核发《农村个人建房建设工程许可证》;
7、建房户开工前报告镇政府,镇政府现场查验,敲桩定位,并实行建设全程管理;
8、建房竣工后,建房户应向镇政府申请竣工验收;
9、镇政府会同县有关部门派人现场查验,按规定核发建房竣工验收合格证,退还建房同地保证金;
10、建房户凭验收合格证,向国土登记部门申请房地产权利登记。
11、建房户领取房屋产权证。
三、建房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1、建房登记申请书;
2、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申报表;
3、申请人身份证明(户口簿、身份证);
4、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或者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
5、申请登记房屋符合城乡规划的证明;
6、其他必备材料。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三百六十二条 【宅基地使用权的定义】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方面来看,一则,用集体土地使用证也即证明是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一员,当然可以利用本集体经济的土地建房。二则,虽有集体土地使用证,但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是不能再建房的,除非将原宅基地拆除。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退休公务员批捕后待遇是什么?
一、退休公务员批捕后待遇是什么?退休公务员被逮捕有工资。在法院未作有罪判决之前,公务员工资待遇不会有任何变化,无论退休与否。1、退休的国......
·中国对教唆他人吸毒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
中国对教唆他人吸毒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中国对教唆他人吸毒罪的判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引诱、教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过失犯罪有同案犯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过失犯罪有同案犯吗?过失犯罪没有同案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
·信赖利益和可期待利益的区别是什么?
信赖利益和可期待利益的区别是什么?一、信赖利益和可期待利益的区别是什么期待利益与信赖利益两者之间有以下几点不同:第一,两者的内涵不同。期待......
·个人如何注册公司流程您知道吗
个人如何注册公司流程您知道吗随着创业大潮的推进,相信您身边不少人也加入了自主创业大军。过去公司老总在平凡人看来遥不可及,但随着国家对成立公司......
·发改委企业拆迁安置费用包括哪些?
发改委企业拆迁安置费用包括哪些?近年来,国家在产业结构上不断调整,对于一些高耗能企业进行拆迁淘汰,而发改委则是指导企业拆迁安置工作的主管部门......
·合同终止有什么条件,终止后当事人还有义务吗
合同终止有什么条件,终止后当事人还有义务吗合同一旦签订,就具备了法律赋予的效力,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将受其约束,但在一定条件下,合同是可以终止的。......
·刑事犯罪后残疾赔偿金需要支付吗?
刑事犯罪后残疾赔偿金需要支付吗?刑事犯罪者需要支付残疾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
·工作一个月的代通知金含绩效工资吗?
工作一个月的代通知金含绩效工资吗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代通知金的工资标准是解除劳动合同时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