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多长时间是遗弃罪?
一、遗弃多长时间是遗弃罪?
遗弃罪是行为犯,它的犯罪构成中没有时间这一项,所以现在遗弃的时间长短是否进入犯罪构成也是学界争论的问题。比如刚遗弃,走了两步又回来了是遗弃罪的中止犯还是未遂犯还是根本不构成遗弃罪现在还在争论中。
二、遗弃家庭成员时间规定
1、只要有遗弃行为就构成,没有时间要求2、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遗弃家庭成员构成遗弃罪的分析
首先所谓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对象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具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1、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2、虽有生活来源,但因病、老、伤残,生活不能自理的: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必须负有扶养义务,如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在一定条件下,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有抚养孙子女、外孙子女、弟妹的义务,孙子女、外孙子女、弟妹亦有赡养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的义务,夫妻相互间有扶养义务。其次是行为人能够负担却拒绝扶养。最后是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才构成犯罪。“赡养、扶养、抚养”不仅指物质上的供养,还包括生活上的帮助、照料以及精神上的抚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日益显得重要。
四、遗弃家庭成员的处罚
我国刑法第183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里所指的情节恶劣,通常是指被遗弃人因生活无着而被迫到处乞讨,遗弃动机卑鄙,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由于遗弃造成病、残、死亡后果的等情况。在我国刑事法规之中,只对犯遗弃罪的要件、惩罚等作出了规定,并没有指明遗弃多长时间是遗弃罪,故而可以认为,只要是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水平的,都有可能构成遗弃罪。当然,若被遗弃者在被遗弃之后,仍然可以正常生活,则对方的行为则不会构成遗弃罪。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子女随母方生活的情形
(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二)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如果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随母方生活的可能性较大:(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
·版权登记后商标抢注能否被阻止?
版权登记后商标抢注能否被阻止?可以被阻止;版权一旦登记之后,其他任何人使用必须经过权利人的允许,否则都属于侵权。版权登记证书可作为权利......
·一、保险公司交通事故赔偿追偿期限有时间限制吗?
一、保险公司交通事故赔偿追偿期限有时间限制吗?有,保险公司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取得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
·放弃继承权公证需要本人去现场吗?
放弃继承权公证需要本人去现场吗一、放弃继承权公证需要本人去现场吗?放弃继承权公证需要本人去现场,按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放弃继承公证需要当事人......
·公司注册的条件是什么?
公司注册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在想要注册公司之前要有充足的准备,公司的一切内部结构以及生产运营,公司人员分配以及组织结构等等问题都要清楚,注册公......
·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需要什么资料
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需要什么资料法定代表人姓名变更登记提交材料规范: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公司加盖公章)......
·人民法院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审理时限的规定是什么?
国家赔偿的请求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实践限度内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就赔偿的数额、标准等协商一致。人们法院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审......
·行政处罚公司涉及法人吗
单位被行政处罚,法人代表应负主要行政责任。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六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
·打架和解协议书该怎么写?
打架斗殴可能是当今社会非常不和谐的一抹元素,大到破坏家庭,小到影响社会治安。可能发生冲突时,已经触及到了违法的境地。但只要事后,通过几方调解......
·劳动合同到期协商解除需要承担补偿金吗?
劳动者最开始与用人单位签订的都是固定劳动合同,固定劳动合同的都是有期限的,劳动合同到期,劳动者可以选择续签劳动合同或不续签劳动合同。那么,我......
·刑事诈骗案件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刑事诈骗案件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