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一、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法律后果
行使不安抗辩权,举证责任在先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该当事人应当有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合同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的可能性。如果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错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行使不安抗辩权可引起两种法律后果:(1)中止合同。即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停止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合同。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行使中止权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使对方当事人采取相应的措施。(2)解除合同。中止履行合同后,如果当事人未提供适当的担保或者在合理的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中止履行合同的一方则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二、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包括哪些?
1、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2、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示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3、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止履行。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经营状部分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用;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二阶段为解除合同。当事人依照上述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我国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基本上包括了以上三种,不同的抗辩权,行使抗辩权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不安抗辩权是指在有证据证明对方没有履行合同能力的情况下,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之后,可能会导致合同的中止或解除,但抗辩权如果行使不当,有可能会涉及到合同违约。所以当事人应了解这几种抗辩权的行使条件,避免法律风险。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刑事诉讼法规定扣押物品条款规定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是一种严厉的法律规范,轻则涉及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权,重则涉及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利。因此,公安人员和相关部门在审理刑事诉讼相关案件时,......
·离婚方式有哪些
离婚方式有哪些协议离婚:仅指当事人双方协商并自愿达成离婚协议,向所在辖区的民政机关,提出协议离婚申请。1、一般需要结婚登记证、照片、协议离婚......
·保险公司在交通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现在在买了车辆之后,很多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公司给车辆上保险。最基础的交强险是一定要上的,如果车辆在道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员或者是车......
·最新国有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最新国有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是什么一、最新国有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是什么?1、一是有条件转让原则。2、二是转让国有股权应以调整投资结构、促进国......
·小区的一切广告收入到底归谁所有?
小区的一切广告收入到底归谁所有?小区的一切广告收入到底归全体业主所享有。对于小区电梯广告费归谁所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小区业主对所......
·债务人如何参加代位权诉讼
在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B作为原告,次债务人C作为被告是毫无疑问的,但关键是债务人A如果参加诉讼是居于原告地位,被告地位,还是第三人?这个在审判实......
·2023年签劳动合同注意事项是什么
1、签订合同时,劳动者首先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要判断是否是合法企业,它的法人代表姓名、单位地址、电话要知道,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工商登记......
·商标异议商标无效区别是什么?
商标异议商标无效区别是什么?1、商标异议针对的是“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即只有商标仍处于“初步审定公告”这个阶段,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只有公告期......
·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漏罪怎么处理
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是可以被假释的,也就是提前释放出监狱。而要是在假释考验期间犯新罪的话,那么一般是撤销假释,然后......
·刑事证据种类最新内容是什么?
刑事证据种类最新内容是什么?一、概念刑事证据指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这一定义概括......
·帮工好意施惠的侵权怎么解决
帮工好意施惠的侵权怎么解决好意实惠致损引发的侵权的认定应当适用过错原则。但基于好意施惠的无偿性和良好的动机,以及善意目的性,应从民法的公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