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对未成年人死缓吗?
一、可以对未成年人死缓吗
对死刑的适用作了严格限制,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均不适用死刑: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社会经验也有限,从充分体现保护青少年和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规定对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刑缓期2年执行。是否已满18周岁,是决定是否适用死刑的年龄界限,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一律按公历年、月、日计算实足年龄,必须是过了18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18周岁。
二、能对怀孕的妇女判处死缓吗
对于在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主要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不能因其母亲犯罪而剥夺胎儿出生的权利。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被告人是怀孕的妇女,也包括审判前在羁押受审时已是怀孕的妇女。因此,对于犯罪的怀孕妇女,在她被羁押或者受审期间,无论其怀孕是否属于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也不论其是否自然流产或者经人工流产,以及流产后移送起诉或审判期间的长短,都应视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此处审判时包括羁押和提起公诉的整个期间,只要妇女在这个时候怀孕就不得判处死刑;此处怀孕是指审判时怀孕,并且不论宣判前是否流产(包括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也就是说只要妇女在审判期间有过怀孕事实就不得判处死刑;死刑是指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执行在内的所有死刑刑种,由于死刑缓期执行只是死刑的一种而不是单独刑种,并且死刑缓期执行仍然有可能被判处执行死刑,因此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得判处包括死刑缓期执行在内的死刑判决。限制死刑适用对象是我国刑法的一个重要原则。由于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在执行死刑后面临着婴儿无人哺乳的情形因此为了保障无辜生命的延续此时怀孕的妇女不能被剥夺生命,这是其一;其二,由于妇女怀孕后会历经一个特殊的生命阶段,有理由相信妇女出于保护胎儿的天性会使她们做出一些重要决定,这样也有利于犯罪的妇女在得知自己怀孕后坦白自己的罪行,减少犯罪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鼓励犯罪嫌疑人积极自首。不论是出于保护胎儿还是给予嫌疑人充分的悔过自新的机会都是对刑法立法初衷的贯彻执行,基于此,我国刑法专门规定“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得判处死刑”。综合上文的讲解,我们清楚的知道判处未成年人死缓是不可以的,虽然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不能对未成年人处死刑立即执行,但与此同时也是不可以对未成年人处死刑缓刑两年执行的。不过这里未成年人的年龄要以实岁计算,而不能以虚岁计算。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收养的弃婴能不能解除收养关系
首先要看收养的弃婴,是否在我国法律上符合解除收养的条件。第一种情况养父母如果与已经成年的收养子女,家庭关系不好,甚至是非常恶劣的关系,没有继......
·一、湛江抚养费标准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湛江抚养费标准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在具体实践中,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要从以下几方面给予考虑:1、子女实际需要;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同向刮擦的事故责任怎么划分
同向刮擦的事故责任怎么划分一、同向刮擦的事故责任怎么划分1、一方在变更车道过程中形成的同向刮擦交通事故,变更车道一方承担全部责任;2、一方超越......
·批准逮捕阶段案件管辖问题需要审核吗?
一、批准逮捕阶段案件管辖问题需要审核吗?1、根据案件不同的情况,有的案件是有必要提出管辖的异议的。2、法庭审理后,人民法院根据已经查明的......
·罚金和退赃要在开庭前交吗
不是的,法律没有强制规定开庭前先交罚金和退赃,因为法院一般会根据犯罪情节来决定罚金数额。如果家属愿意代为退赃、缴纳罚金,法院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一、老年再婚离婚财产分割的办法是什么?
一、老年再婚离婚财产分割的办法是什么?1、有婚前财产协议书的。现在再婚夫妻双方一般都有自己个人的婚前财产,为了避免日后因财产发生分歧,或......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谁
在我国,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两个不同的刑事犯罪,而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犯罪主体不一样。那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谁,非国家工......
·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一、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什么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或不适用于著作权法的作品包括:(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
·离婚补偿的情形具体都有哪些
离婚补偿的情形都是哪些离婚经济补偿是对夫妻一方在婚姻生活中的付出所给予的经济补偿。离婚经济补偿应满足什么条件呢?(一)首先,双方约定婚后财产归各......
·员工主动解除劳动关系能否获得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实际用工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叫劳动关系,按照表现关系分为以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为纽带。那么当员工主动解除劳动关系能否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