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加工承揽关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加工承揽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纠纷呈现出尖锐化、复杂化的倾向,尤其在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之间,往往由于用工程序的随意性而引发纠纷。司法实务中,对加工承揽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容易产生混淆,应从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来把握。
1、从法律关系上仔细鉴别
加工承揽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外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容易使人产生混淆:(1)承揽人根据定作人的要求、指示完成承揽事项;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的业务安排完成工作事宜。(2)承揽人以承揽成果作为代价换取定作人支付的报酬;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以自身劳务的付出为前提换取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因此,表现为二者均有一方为金钱的支出者。(3)承揽人可以再定作人要求的地点完成工作,也可以自行选择工作地点;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般都在固定的场所提供劳动。外在表现为二者的工作场所有可能重合。在对二者进行认定时,应从法律关系上准确把握二者的主要区别:(1)法律地位方面:承揽人与定作人是平等的合同关系,定作人如果改变先前的定作方案,需向承揽人赔偿因其擅自改变指示而给承揽人造成的损失;事实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命令与服从的隶属关系,用人单位如要调整先前的用工方案,如在法定范围内,无需与劳动者进行平等协商。(2)形成条件方面:承揽人与定作人只需达成合意即可成立加工承揽关系,而事实劳动关系的确立还需要经过较为正式的招聘程序,并以工作证、服务证等形式表现出来。(3)报酬支付方面:承揽人领取定作人支付的承揽报酬时一般无需正式交接手续,事实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一般是以工资形式支付劳动者报酬,并以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等形式明确记录。
2、从证据规则上严格把关
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之间的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牵涉到很多相似法律概念,因此,更应谨慎对待。(1)证明力位阶方面: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的原件证明力要大于复印件、复制品的证明力,无利害关系证人证言的证明力要大于有利害关系证人证言的证明力。(2)采证原则方面:孤证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证据材料需形成合理证据链。需要从法律条文上,以及诉讼中的证据的证明力的要求承担上来分析,一般来说,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职员的权益能得到更大限度的保障,至于被派遣的职员,其权益是受到被派遣到的公司的保障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一、交通事故打官司怎么赔偿的?
一、交通事故打官司怎么赔偿的?交通事故打官司当中赔偿义务人给予受害者的赔偿所包含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
·关于高铁建设征地拆迁房屋补偿有那些?
房屋补偿计算标准一般是根据当地房屋评估价格和房屋装饰商定价格来确定的。比如,搬迁费十二元每平方米,按两次计算;临时安置费(过渡费)按二十五元每平......
·在看守所里多久可以取保候审
在看守所里多久可以取保候审没有规定多少天可以取保候审,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批准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
·银行卡身份证都丢了怎么补办吗?
一、银行卡身份证都丢了怎么补办吗?1、你可以拨打银行服务电话进行临时挂失,临时挂失是不需要身份证的,属于口头挂失,有效期3天,3天后你的银行卡将......
·合同违约责任是否对应?
合同违约责任是否对应?一、违约责任的相对性是什么意思?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义务所产生的责任,因而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1、违约责任仅在合同当事......
·职工被辞退什么时候发工资
被辞退什么时候发工资按规定应该在工作交接时一并算清,但一般单位都是在次月发工资时才会给结清。依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重要吗?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重要吗?交通事故认定书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为根据,认定交通......
·交通伤伤情分类有哪几类?
交通伤伤情分类有哪几类?一、交通伤伤情分类有哪几类?交通伤伤情分类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以及特大事故造成的伤害,受伤的等级有十种......
·童工受伤赔偿应该怎么认定,处理?
在中国的贫困地区,有很多孩子因家庭无法承担学费以致无法继续接受教育,辍学在家。为了贴补家用,那么些辍学的孩子就会外出务工,而他们往往并未达到......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多少万判刑
一、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多少万判刑根据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