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抚养权上诉的理由有哪些
一、离婚抚养权上诉的理由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16规定: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二、上诉抚养权可以胜诉吗?
父母中的一方在一审败诉后二审胜诉的希望是不一定的,主要是看有没有新的证据和具体案情的。二审主要是看是否有新的证据,只有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才能有胜诉的把握。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可以提供新的证据表明对方没有抚养能力或才自己的抚养环境对孩子更有利,才会有可能胜诉。
三、在诉讼中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父母要收集哪些证据?
首先,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文化学历等一般差距不大,但这并不表示就没有差距,比如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取得这一方面的证据,是比较重要的。其次,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很多时候,孩子特别对于学龄前儿童,不是夫妻一方带,而是一方的父母带。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往往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再者,孩子生活环境方面的取证。离婚案件中孩子抚养问题的处理原则,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双方离婚,但有一方距离学校较近,或生活小区成熟,对孩子入学、生活最为有利,当然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最后,孩子的意见相当重要。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一般对于离婚的含义及后果都基本了解,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法院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对其最为有利一方抚养。如果要通过上诉来争取给孩子的抚养权进行变更的话,如果能够证明对方确实有着一些不良嗜好,或者是身体有病,没有能力抚养孩子的这些情况,上诉也有可能会重新获得孩子的抚养权。除此以外法院一般不会频繁的变更孩子的抚养权。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委托合同有哪些违约责任
委托合同有哪些违约责任在合同的分类当中有一种是委托合同,其实也就是委托他人代为处理一些事情。签订委托合同之后,也是有可能出现违约情况的,那么......
·在我国对于商标31类能抢注吗
在我国对于商标31类能抢注吗商标抢注行为是一个非法律术语,其没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人们使用“商标抢注行为”时也是各取所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其......
·过失犯罪不存在既遂吗?
过失犯罪不存在既遂吗?过失犯罪也会存在既遂的,只要犯罪嫌疑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犯罪结果的发生,就会构成犯罪既遂。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检察院不批捕公安机关不放人是一种合法行为吗?
一、检察院不批捕公安机关不放人是一种合法行为吗?检察院不批捕公安机关不放人是一种合法行为,检察院不批捕,最长37天放人。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
·人贩子犯罪未遂判几年
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的,处......
·一、根据法律规定财产分割怎么执行?
一、根据法律规定财产分割怎么执行?根据法律规定财产分割可以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比如说说有一些查封扣押的方式来进行执行。1、财产登记在被执行人......
·已签订好的赠与合同还可以公证吗?
已签订好的赠与合同还可以公证吗?赠与合同必须公证自2015年7月1日起,个人在办理无偿赠与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免征营业税手续时,可以不用再向税务部门......
·起诉离婚协议存在欺诈怎么处理?
根据我国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各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男女双方,有自主选择结婚对象的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方许诺暂时结婚,一段实践后离婚......
·离婚房产过户纠纷由哪个法院管辖?
离婚房产过户纠纷由哪个法院管辖?离婚房产过户纠纷由房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
·商标侵权免责事由包括了哪些
商标侵权免责事由包括哪些在商标权人要求侵权人作出赔偿的时候,侵权人可以以商标权人没有使用注册商标进行抗辩。这种情况下,法院可以要求商标权人提......
·间接故意犯罪与犯罪既遂的区别是什么
间接故意犯罪与犯罪既遂的区别是什么间接故意犯罪与犯罪既遂的区别是间接故意犯罪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