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结婚彩礼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一、结婚彩礼的法律规定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下列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在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情形下,应当以当事人离婚为条件。
但由于这一解释,没有明确说明婚约解除后彩礼的返还,与离婚后彩礼的返还的具体区别,如返还的数额如何把握,对生活困难如何确定等。导致审判人员由于认识的分歧,对同一案件的处理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通常理解的,要把“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作为彩礼返还的条件。
离婚时彩礼的返还要以导致给付人生活绝对困难为条件,但处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时,只要造成了给付人生活相对困难,就应予以返还。
该司法解释规定的三种情形,在处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时,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可以判另被支付方返还彩礼,而不能要求三种情形全部存在。对于返还的数额,在处理离婚纠纷案件中的彩礼返还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并结合查证的彩礼数额予以判决。而婚约彩礼纠纷案件中,只要是属于法院查明的彩礼部分,即应全额返还。
二、区分彩礼与赠与,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赠与对方财产性利益时是否基于当地的风俗。
2、是否是以缔结婚姻关系为目的。
3、财产性利益是否为不得已而给付的。
不能认定为彩礼的情形:
1、男方或其近亲属为取悦对方所为的赠与。
2、男女双方恋爱期间男方为表露情感所为的赠与。
3、男女双方或其近亲属在共同消费中由男方支付的费用。
4、男方及其近亲属与女方及其近亲属礼节性交往时的赠与。
5、借婚姻索取财物、骗取财物的行为。
男女双方或其近亲属在共同消费中由男方支付的费用既不属于婚前赠与,也不属于彩礼。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诉请返还彩礼的条件,应当首先根据双方或收受钱款一方所在地的当地实际及个案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必须给付彩礼方能缔结婚姻关系的风俗习惯,否则只能按照赠与进行处理。
其实主要集中在司法解释当中,并且也是针对因为结婚彩礼而产生纠纷的时候作出处理的规定,也就是说在一些情况下男方主张女方返还结婚彩礼的,此时如果符合规定情形的话,则法院会支持男方的诉讼请求。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债权确认书必须对方签字吗
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债权确认书必须对方签字吗?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债权确认书不是必须对方签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
·法律援助劳动仲裁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援助劳动仲裁的条件有哪些?一、因劳动争议仲裁而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应该是职工个人)可以向所在地的区、县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对于批捕后还可以侦查吗?
一、对于批捕后还可以侦查吗?会继续侦查,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侦查期限未作明确规定,因为刑事案件每个案件情况不一样,作出明确确定是维以操作的。......
·农村自己交社保怎么交
自己交社保的方法:个人缴纳社保,只能缴纳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这两部分。一、申报。已参保个人持养老保险手册、医疗保险手册等资料,到个人缴费申报窗口......
·夫妻个人债务公证书在哪里办
夫妻个人债务公证书在哪里办当事人应向债务履行地公证处申请。夫妻财产和债务约定协议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依法对夫妻(未婚夫妻)双方就夫妻关系存续期......
·新婚姻法全文离婚的适用情况有哪些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婚姻法》同时废止。《婚姻法》的内容被规定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当中。离婚一般是指夫妻关系走到尽头,被逼......
·一、犯重婚罪对方另一半会承担责任吗?
一、犯重婚罪对方另一半会承担责任吗?犯重婚罪对方另一半也是有可能承担责任的,只要符合重婚罪的认定和立案条件就可能会被追究相应的责任,即对方......
·网站著作权登记相关事宜
网站著作权登记相关事宜有很多作品都存在著作权一说,那么关于网站著作权登记该如何进行呢,它又有哪些相关内容呢?下面,我们将为您带来关于网站著作权......
·许可他人使用近似商标,是否属于商标许可
法律已明确界定商标专用权范围是经核准的商标和核定的商品,超出该界定范围许可他人使用注册商标对注册人来说属于越权行为,不能获得法律支持。商标注......
·打群架(2023版)会如何处罚?
打群架(版)会如何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有下......
·法律规定收养关系是否能解除
收养关系是否能解除收养关系可以依法成立,也可以依法解除。收养关系的解除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协议解除;一种是通过诉讼解除收养关系。通过以上说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