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开庭被告被羁押可以缺席判决吗?
一、民事案件开庭被告被羁押可以缺席判决吗?
1、民事案件开庭被告被羁押不可以缺席判决,因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被告由于被羁押不能出庭的情况,并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明确规定的“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因为被告主要是客观不能为,而不是主观不想为,法院可以把被告从羁押场所提到法院开庭,也可以在被告被羁押的场所开庭。无论是犯罪嫌疑人还是被判处刑罚的罪犯,其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与其他人是平等的。所以,人民法院不应进行缺席审理,也不能作出缺席判决。
2、被告因被羁押不能出庭审理案件的,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庭或者向法院申请中止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5)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二、民事被告被羁押如何启动诉讼程序?
人民法院对原告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立案受理。在立案受理后,应该查明以下事实,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如果刑事案件对民事案件有影响的,等刑事案件裁判后再审理民事案件;
2、如果是由刑事案件引起的民事案件,符合条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告确因涉嫌犯罪正在羁押的,参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根据规定,裁定中止本案诉令,这样更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保护原、被告双方的合法权益。
3、如果刑事案件对民事案件没有影响的,可以直接审理民事案件,不用等刑事案件的裁判。
民事纠纷若是已经被法院受理,但是在案件审理结束之后,被告就已经被法院逮捕的,此时若是羁押已经影响到了民事纠纷的审理,此时法院可以选择中止处理案件,或者加压人员也可以与他人签署委托书,由辩护律师来参与民事纠纷的处理事宜。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经济补偿的性质
经济补偿的性质各方面对劳动合同中经济补偿的性质争议较大。有的认为,经济补偿是违约责任,用人单位提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就要承担违约责任,支付经......
·工程质量评估必须公正的规定是什么?
工程质量评估必须公正的规定是什么我国的工程质量在经过验收以后,通常情况下,验收单位会出具一份详细的工程质量验收评估报告书。报告中针对整个工程......
·离婚主张损害赔偿的情况是怎样的
离婚主张损害赔偿的情况是怎样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1)重婚的;(2)有配偶者与......
·一、老人去世赡养人继承遗产的比例是多少?
一、老人去世赡养人继承遗产的比例是多少?赡养人继承遗产的比例没有明确规定,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
·需要根据具体的鉴定项目来收费:
需要根据具体的鉴定项目来收费:行为能力鉴定人800至1000;活体年龄鉴定人400至800;损伤与疾病关系鉴定人600至1000;男性性功能鉴定人500至8......
·数罪并罚中有期徒刑是否吸收拘役?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犯罪人员犯的罪行不止一种,有可能会被数罪并罚。但在犯罪人员所犯罪行中,可能会有一些罪行比较严重,会被判处有期徒刑......
·寻衅滋事罪和打架斗殴哪个重
打架斗殴行为要是情节严重的话,则就会构成聚众斗殴犯罪。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看,聚众斗殴罪与寻衅滋事罪哪个更严重一些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整理......
·自动离职的后果?
自动离职的后果有哪些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有的职工因辞职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
·取保候审后公安机关会变更强制措施吗?
取保候审后公安机关会变更强制措施吗?在取保候审期间,单位发生变动未通知公安机关,可能会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后,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变更强......
·一、离婚后社会抚养费征收还需交吗?
一、离婚后社会抚养费征收还需交吗?首先必须确定,违规生育必须缴纳社会抚养费,这是法律规定的。不会因为当事双方因为离婚而免除。同时,由于双方在......
·一、离婚时一定财产平均分配吗?
一、离婚时一定财产平均分配吗?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