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后果是什么?
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后果有: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无保障;不能有效约束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也就是说如果一旦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由于不存在劳动关系很可能是无法得到保障,单位也会因此逃避了应负的责任。
二、如何证明不存在劳动关系
企业与员工不存在劳动关系,只能通过事实来证明,如果有证据不符合事实也是无效的。
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
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三、确定劳动关系对于员工有什么好处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内容分为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内的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外的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形式分为要式劳动合同和非要式劳动合同。
合同的作用:1、它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
2、它是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它是 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重要措施。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支付双倍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用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双方一旦建立了劳动关系,就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也不例外。劳动合同必须是合法的,否则从签订之日起无效,必须重签。按规定,签合同以后,用人单位就应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
4、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
对于不签合同的单位或个人,劳动部门有权责令其补签或施以处罚。对于不签合同的一方,另一方有权要求其赔偿损失。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可自行和解,也可向单位的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不签合同,造成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时,劳动者可依法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
由上正文我们可以知道,这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是建立在双方是有实际劳动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并不是真正的没有劳动关系。这也就涉及到如果一旦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时由于与单位有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因此会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大家在签订类似这种承诺书时一定慎重考虑。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债权转让应该注意什么?
债权转让应该注意什么?1、时效中断与丧失时效的债权可否转让某甲与某乙的债权到期日为1999年1月5日,某甲与某丙约定将某甲的债权转让给某丙,某甲......
·一方在国外想离婚可以协议离婚吗
一方在国外想离婚可以协议离婚吗一、一方在国外想离婚可以协议离婚吗?一方在国外想离婚的话不能协议离婚,因为协议离婚需要双方到婚姻登记机构办理......
·公诉意见书抢劫罪的内容有哪些?
公诉意见书抢劫罪的内容有哪些?我们知道公诉意见书是一种文书,主要目的在于让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更直观、更全面的展现在大众面前。那么公诉意见书抢......
·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范本
随着现代社会“离职潮”、“跳槽潮”的风气盛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情况,但不少劳动者在离职时却不记得要想单位索......
·意定监护权公证新型公证费用是多少钱?
意定监护权公证新型公证费用是多少钱?一、意定监护权公证新型公证费用是多少钱?依据我国公证法的规定,具有监护资格的人通过协议的方式确定监护权......
·企业融资关键控制点有哪些?
不管企业设立者有多庞大的背景,设立成功后,都会遇到资金不足的现象,此时,经营者会制定融资计划,该计划必须要包含企业融资关键控制点,才有可能会......
·两年后自动离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两年后自动离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两年后自动离婚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些夫妻常常认为分居两年可以自动离婚,这是因为他们误解了《婚姻法》规定的“因......
·在离婚案件中
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1、子女的实际需要。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3、当地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