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构成交通肇事罪
(一)肇事司机被认定为完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且在因该司机的肇事行为发生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或造成公私直接损失30万以上并无力赔偿的。但是在肇事司机被认定为完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同时,该司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只要造成重伤1人以上的事故后果即被追究刑事责任:
1、无驾驶资格;
2、酒后、吸毒后驾车;
3、严重超载;
4、明知车况不良;
5、明知无牌证、报废车辆;
6、肇事后逃逸的。
(二)肇事司机被认定为同等责任,且该司机的肇事行为使得3人以上死亡。
对于被认定为次要责任的肇事司机只存在民事赔偿问题,而在司机无责任的情况下,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二、交通肇事法律责任是怎样的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对于构成交通肇事罪,应负事故主要或全部责任的肇事者,要追究刑事责任。
(一)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造成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
2、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
3、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3万元至6万元之间的。
(二)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视为情节特别恶劣,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造成2人死亡。
2、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6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
(三)具有下列情节之一,并符合上述1或2的规定,按照1或2的规定从重处罚:
1、犯交通肇事罪,畏罪潜逃,或有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隐瞒事故真相,嫁祸于人的。
2、酒后驾车的。
3、非司机驾驶机动车辆的。
4、驾驶无牌照车辆的。
5、明知机动车辆关键部件失灵仍然驾驶的。
6、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在认定交通肇事行为就构成了交通肇事罪的情况下,那么就要结合实际的肇事情节,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了。而严格来说交通肇事法律责任,其实不仅包括了刑事方面的,还涉及到了民事赔偿责任和交通行政方面的责任。更多这方面的知识,你可以上本站网站进行具体了解。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股东会权利与董事会权利谁的大?
股东会权利与董事会权利谁的大?股东大会权利大。股东大会是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由全体股东组成,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有权选任和解除董事,......
·无工作离婚孩子抚养费如何支付?
夫妻双方在办理离婚之后即代表着婚姻关系的终结,但作为父母无论办理什么手续都不可能与孩子割裂血缘关系,对未成年的孩子承担抚养和教育义务是父母最......
·一方当事人对合同毁约会怎么样?
一、一方当事人对合同毁约会怎么样?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
·大永高速征地补偿都有哪些规定?
大永高速征地补偿都有哪些规定?在我国因为发展经济、旧城改造、道路交通建设等原因经常会发生占用土地的情况,虽然我国的土地都是国有土地和集体所......
·劳动关系第三方指的是谁?
日常生活中,劳动关系在最主要的民事关系之一,劳动者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标志着双方建立了正式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一、醉驾出现交通事故判刑多少年?
一、醉驾出现交通事故判刑多少年?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劳工合同尚未到期面临公司辞退怎么办?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相信不少刚刚步入社会中的办公室一族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工合同尚未到期面临公司辞退,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用......
·如何订立公证遗嘱?
如何订立公证遗嘱?订立遗嘱公证,必须由立遗嘱人亲自到公证机关办理,不得将其托付给他人,如果遗嘱人因重病或残疾等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到公证机关办理的......
·国企破产清算期间员工的保险怎么处理?
国企破产清算期间员工的保险怎么处理?国企代表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前沿的水平,也掌握着国家的命脉。相信很多朋友在选择工作时大多都会被国企的各......
·如今即使是国家的正式单位
如今即使是国家的正式单位,甚至是公务员,都早就已经不存在只要被录用就终身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基本上所有行业所实行的都是劳动合同制。有很多劳动......
·职工在怀孕期间降了工资怎么办
职工在怀孕期间降了工资怎么办?怀孕期间降了工资可以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或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