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债权债务混同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一、夫妻债权债务混同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合同关系或债的关系的主体是对立的双方,当债权与债务同归于一人,不存在债权人和债务人,由此导致权利义务关系终止时,称为混同。混同是债权、债务归属于同一人的事实,无须任何意思表示,所以混同为法律事件,是债消灭的独立原因。《合同法》规定债权、债务混同,可以是同—法律关系(同一合同产生债权债务的混同),也可以是两个以上法律关系(两个以上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的混同。前者如买卖合同的卖方在交付货物后、买方尚未付款前吸收合并了买方,买方主体资格消失,则产生混同的效果。后者如甲方欠乙方10万元货款,乙方依照承揽合同应当给甲方制作桌椅,甲方与乙方合并成丙,甲、乙消失,则发生混同效果。广义的混同,除《合同法》规定的债权、债务混同之外,还包括所有权与他物权同归于一人和主债务与保证债务同归于一人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7条涉及抵押权与所有权的混同:“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与该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一人时,该财产的所有权人可以以其抵押权对抗顺序在后的抵押权。”债权、债务的混同,由债权或债务的承受而产生。承受包括概括承受和特定承受两种。概括承受是发生混同的主要原因。如两个企业法人之间发生合并,债权债务因同归于同一个企业而消灭。特定承受是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或债务人承受债权人的债权,此时债权、债务也因混同而消灭。
二、混同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混同是一种事实,无须有任何意思表示即发生合同之债消灭的效果。混同是债的消灭的独立原因。混同导致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合同之债绝对消灭。主债及从债均不复存在。《合同法》第106条规定:“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此规定会使人产生误解,以为涉及第三人利益的时候不混同。实际上是指当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又涉及第三人利益时,对第三人的合法利益自应给予保护,即不因混同而影响第三人的债权等权利。同时也应认识到:当事人不因混同而丧失对第三人的债权等权利。关于夫妻债权债务混同的相关规定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告诉您,夫妻债权债务混同,跟普通的混同是一样的。在这里给您介绍了一下混同的法律概念以及混同事在消灭的一种独立方面的原因。具体的也可以咨询一下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合同诈骗罪特别巨大金额是多少?
合同诈骗罪特别巨大金额是多少?特别巨大的金额一般是在公私财物数额在30万元以上,单位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200万元以上的。1、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
·民政局离婚处理财产吗?
民政局离婚处理财产吗?一、民政局离婚处理财产吗?在民政局协议离婚,可以暂时不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
·不属于书证有哪些?
不属于书证有哪些?证据在司法活动中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合法的证据以及证据的完整可以决定案件最后的审判结果。当然,证据是有类别的,分为很多种......
·醉驾判三缓四没有钱给伤者赔偿了还会坐牢吗
不一定,没有钱赔偿不一定需要坐牢,一般来说构成交通肇事罪才会坐牢。发生交通事故时,存在以下情形的一般均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死亡一人或者重伤......
·高空坠物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什么
高空坠物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什么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加害人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没有过错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高空坠物伤人的归责原则什么在高......
·一、交通事故住院赔偿赔给谁?
一、交通事故住院赔偿赔给谁?交通事故赔偿赔给伤员自己,交通事故当中赔偿义务人(肇事者、保险公司)给予受害者的赔偿所包含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
·怎样避免购买二手房的风险
怎样避免购买二手房的风险在避免遭遇二手房风险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风险来确定防范措施,具体为:1、中介乱收费中介机构通过混合标价、捆绑标价方式,在......
·招收应届毕业生应该注意什么
应届生就是马上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不好企业单位向应届毕业生伸出了橄榄枝。应届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开始工作,对刚企业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
·证券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证券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证券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又称三公原则);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三、自愿、有偿、诚实......
·返还彩礼的诉讼当事人有哪些?
彩礼是缔结婚姻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基于农村习俗,一方给予对方的金钱或者实物,在婚约解除后,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接受彩礼的一方根据实际的情......
·离婚财产保全额度如何确定?
离婚财产保全额度如何确定?由于采取保全措施有较为急迫的时间要求,法院可能无法及时、准确地审核采取保全措施是否存在错误。因此,法院可以依法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