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生效的时间是什么?
一、要约的构成要件
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2、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3、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的发出。4、要约内容必须确定和完整。5、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只有具备上述五个要件,才能构成一个有效的要约,并使要约发出后产生应有的拘束力。
二、要约的生效时间
我国《合同法》第16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可见我国法律采纳了到达主义。但对于要约的生效时间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送达并不一定实际送达到受要约人及其代理人手中,只要要约送达到受要约人所能够控制的地方(如受要约人的信箱等)即为到达。如果要约人未特定限制时间,应以要约能够到达的合理时间为准。2、在要约人发出要约但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要约人可以撤回或修改要约的内容。3、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受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参见《合同法》第16条)。
三、要约的有效期
要约的生效时间还包括要约的存续期间,也就是指要约可在多长时间内发生法律效力。要约的期限由要约人决定,如果要约人没有明确规定,则只能以要约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理期限。具体来说,如果要约没有明确规定该要约的存续期限,则应区分如下两种情况:1、以口头形式发出的要约,如果要约中没有规定承诺期限,那么只有在受要约人立即作出承诺的时候,才能对要约人产生约束力,如果受要约人没有立即作出承诺,则要约失去效力。2、以书面形式发出的要约,如果要约人在要约中具体规定了存续期限(如规定本要约有效期限为10天,或规定本要约于某年某月某日前答复有效),则该期限为要约的有效存续期限;如果要约中没有规定存续期限,则应当确定一段合理时间作为要约存续的期限。合理期限包括三项内容: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的时间;作出承诺所必要的时间;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所必需的时间。我们可以知道:要约生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构成要件,符合要约形式要求;其次要约需到达对方所能管控的领域,即采取到达生效主义;最后还需要注意要约的有效期。一旦要约生效,即对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专利使用许可有哪些类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蓬勃发展。中国这个大市场引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思想。相关的法律制......
·劳动合同协议解除经济补偿金如何给
劳动合同协议解除经济补偿金如何给1、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2、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网络诈骗团伙量刑是什么?
网络诈骗团伙量刑是什么?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以及一些网民的投机取巧心理,导致网络诈骗手段非常容易就能够实施。而这些网络诈骗人员就能够很方便的......
·残疾赔偿金从哪日起算?
残疾赔偿金从哪日起算1、计算期限一般20年“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
·一、一般起诉离婚是当庭宣判吗?
一、一般起诉离婚是当庭宣判吗?这个不确定,有可能当庭宣判的,也有可能择日宣判。主要看案件的难易程度及法官的自由裁量。离婚民事纠纷案件是否当......
·商业秘密和专利的异同有哪些?
商业秘密和专利的异同有哪些?1、概念不同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
·一般犯盗窃判刑多长时间
一、一般盗窃判刑多长时间1、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盗窃罪量刑标准:1000元以上不满2500元的,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2500元以......
·合同撤销权方式有哪些
合同撤销权方式有哪些所谓撤销权,是指撤销权人依其单方意思表示,使合同等法律行为溯及既往地消灭的权利。关于撤销权的性质,学者一般意见均认为属于......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审判后取保候审
现在,因为侵犯个人信息而引发犯罪案件的事情数不胜数。公民的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但是现在网络使得人们的信息很大程度上......
·商标注册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商标注册时间需要多长时间一、商标的基本情况:1、定义:注册商标图标商标,是识别某商品、服务或与其相关具体个人或企业的显著标志。2、组成:注......
·试用期离职需要提前几天
试用期离职需要提前几天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合同法》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