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死刑政策的详细规定是什么
一、我国的死刑政策的详细规定是什么?
我国的刑事政策是:既保留死刑又坚持少杀。
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刑法》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刑法》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和年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包括审判时和羁押时怀孕的妇女,也包括在审判时和羁押时流产的妇女。
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刑法》48条2款,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刑法》48条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缓刑期间有犯新罪并且是故意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才能判处死刑。
5、刑法分则的限制:
(1)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规定了死刑;
(2)在规定死刑的犯罪中,都以情节特别严重,后果特别严重作为死刑的判决的条件。
二、死刑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死刑,依据法律相关规定,是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剥夺一个犯人生命的刑罚,是最古老也是最严厉的刑罚。
死刑对罪大恶极、严重危害他人和社会安全的犯罪分子予以处决,在严惩犯罪者、威慑和教育有犯罪企图者,安抚受害者遗族、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以及人类伦理道德底限等方面,拥有特殊作用,其效果也非常显著。在各类阶级(或私有制)社会,作为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它必然将像法庭、监狱、警察等国家机器一样,拥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适用死刑的罪名(不同国家以其具体规定为准):谋杀、叛国、严重的故意伤害、强奸、暴力抢劫、劫持、绑架、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情节极其严重的各类普通刑事犯罪、数额巨大的贪污受贿等。
三、死刑证据标准是什么?
根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办理死刑案件,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认定,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充分是指: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
(五)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论为唯一结论。
首先在死刑政策当中我国是明确坚持少杀的,对死刑的对象,条件,程序等都有着非常严格的条件限制,那些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已经年满75周岁的,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用死刑来处罚的,就算是已经被判处了死刑,结合实际状况不是立即执行的话,是有可能争取为死缓的。本站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年最新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如何变化?
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五险一金”政策又有了新变化,熟悉五险一金的最新缴费比例和缴纳方式,能够助力您的幸福生活。那么,最新五险一金缴费比例......
·无效商标的表现有哪些?
无效商标的表现有哪些?1、注册商标有明显瑕疵2、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注册商标权人采取如侵犯他人在先权利、恶意抢注、侵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等不正当手段获得......
·一、什么情况下签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一、什么情况下签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当员工进入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是非全日制性质的兼职时就需要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法律无强制性规......
·收养关系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收养关系无效的情形有哪些(一)违反《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1)收养关系当事人不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收养行为无效。(2)意思......
·刑事诉讼法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在对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中,作为审判人员、书记员以及鉴定人,在与案件的当事人有一定关系的情况下,则需要进行回避,就不能再作为此案的审判人员......
·婚姻法中婚后财产离婚时怎么分
婚姻法中婚后财产离婚时怎么分1、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也就是说,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
·只撞车对方索要误工费是否合理如果仅财产损失
只撞车对方索要误工费是否合理如果仅财产损失,一般无法主张误工费,可要求财产损失赔偿及交通费等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
·一、劳动合同的保险每年多少钱?
一、劳动合同的保险每年多少钱?劳动合同的保险每年多少钱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应当根据当地规定的社保交纳比例来进行确定,劳动者在入职后并签......
·农村土地流转包括哪几种
农村土地流转包括哪几种《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六条 承包方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转包)、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并向发包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