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离婚后关于探视权到几岁?
对于探望权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一般探视到子女成年时,子女就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接受探视,也就是说,子女在成年后有了见父母或者不见父母的自主选择权。
设立探望权的初衷在于保护子女的利益,父或母行使探望权也有赖于子女的配合,儿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父母给予子女的心理关怀,必须建立在子女愿意接受的前提下。当子女不想见父或母时,如果一味强调父或母探望的权利和所谓的“长远利益”,而对子女的意志不加理会,必然会使子女受到更大的伤害。 因此,可以借鉴《民法通则》中对于未成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具体来说,当子女不满十周岁,因其尚不具备独立健全的表意能力和对自身利益的准确判断能力,故其拒绝探望,一般不宜作为探望权中止的事由;当子女为十周岁以上,因其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表达能力和对自身利益的准确判断能力,故其拒绝探望,且没有他人强迫等情形,则应作为探望权中止的事由。
二、终止探视权的情形
修改后的婚姻法规定了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并且在父或母探视子女时,如出现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事由的,人民法院依法中止其探视的权利。这里应明确探视权中止的法定理由是: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当父母的探视行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人民法院才能中止。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是终止探视权的唯一法定理由,体现了婚姻法保护子女身心健康的立法倾向。什么是“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呢?对此婚姻法没有列举具体情形。但根据司法实践和当前社会生活实际,下列因素对子女的身体、心理和道德观念有显著的不良影响,以下是终止探视权的情形。
1、探视权人患有严重危害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传染性疾病,而该病可能通过和子女的一般性接触传染给子女的;
2、探视方在探视过程中对子女有严重违法或犯罪行为,如对子女有暴力行为或拐卖子女的行为;
3、探视方有借探视之机藏匿子女,使子女离开抚养方的监护的行为;
4、探视方对子女的道德形成有不良影响的,如探视方在子女面前表现出吸毒、赌博的恶习,或者是怂恿子女犯罪的。
人民法院在审理请求中止探视权的案件时,应本着保护子女身心健康的原则,根据具体的案情作出审慎判决,不得任意中止探视权人的探视权。应该注意的是,探视权中止不等同于终止,更不是剥夺探视权利。探视权中止只是暂时停止探视,待中止探视权的法定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视一方对子女的探视权。
由此您可以看出,探视权到几岁的这个问题新婚姻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而实际上关于探视权这不是说当事人到了几岁以后就自动终止了的,如果探视权一直正常的都在履行的话,那实际上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以后自己就有权利决定什么时候见爸爸妈妈、见面的地点和见面时间的长短。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可以要求撤销吗?
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可以要求撤销吗?一、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可以要求撤销吗?是可以要求撤销的;法院有权对依无自由裁量权的程序作出的行政行......
·一、买卖不破租赁适用于次承租人吗?
一、买卖不破租赁适用于次承租人吗?买卖不破租赁适用于次承租人,买卖不破租赁的生效条件包括以下四个条件:(1)租赁合同已成立并生效;(2)租赁物......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登记需要哪些文件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登记需要哪些文件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登记需要哪些文件(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二)董事会指定代表或者共同......
·强迫交易罪必要条件有哪些
强迫交易罪必要条件有哪些一、强迫交易罪必要条件有哪些(一)客体要件本罪不仅侵犯了交易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而且侵犯了商品交易市场秩序。商品交......
·一、交通事故死亡时间认定方法是什么?
一、交通事故死亡时间认定方法是什么?1、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的时间以及医院的死亡证书中记载的死亡时间都可以被认定为是交通事故死亡时间。2、根据......
·经济补偿金的基数该怎么确定
一、经济补偿金的基数该怎么确定由于2008年1月1日之前施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简称“以前规定”)并未对经济补偿金的基数进行封顶限制,而《劳动......
·民政局离婚没有分割财产怎么办?
民政局离婚没有分割财产怎么办?1、在民政局协议离婚,可以暂时不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2、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
·劳务外包公司资质的规定是怎样的?
劳务外包公司资质的规定是怎样的?凡是工程实行劳务分包的,肯定是需要具备劳务资质的,签约成功,一般合同都要去建设局备案,如果是通过必选的方式进......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哪些亲属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哪些亲属《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一条为明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