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诈骗有无单位犯罪的规定有哪些
对于诈骗罪,刑法未规定单位犯罪,单位一般不属于普通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诈骗罪的处罚:
刑法规定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司法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对于单位罪的认定有关的部门会进行一定的处理程序处理,诈骗罪涉及有关的单位罪,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有着确切的认定标准,对于诈骗罪的认定本能的不能与单位罪进行混淆,如果存在一定的程度的错分,就会导致自己的问题无法解决。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疫情期间信用卡可以延迟还款吗?
疫情期间信用卡可以延迟还款吗?依据相关的通知规定,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
·刑事拘留从什么时间开始计算
刑事拘留从什么时间开始计算刑事拘留时间以日计算,按刑事诉讼法规定,开始的日不计算在期间内,从第二天起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
·网络诈骗案判刑标准是怎样规定
网络诈骗案判刑标准是怎样规定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开始利用网络对人......
·故意伤害罪的从轻处罚情节包括什么
故意伤害罪的从轻处罚情节包括什么1、行为人是未成年人。2、被害人有过错的。3、被告人全部赔偿或者大部分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4、有自首情节的。5、......
·拘留5天人在看守所可以探视吗
拘留5天人在看守所可以探视吗治安行政、司法拘留,根据《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家属可以探视。刑事拘留,家属不能探视,但是,如果有重要的民事行为,......
·佛山土地使用权续期怎么办理?
佛山土地使用权续期怎么办理?一、概念土地使用权续期是指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期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至迟于期满前......
·增值税发票认证期限以及抵扣期限是多久?
增值税发票认证期限以及抵扣期限是多久一、增值税发票认证期限以及抵扣期限是多久国家税务局印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营改增有关征管问......
·合同生效日期前可以毁约吗?
合同生效日期前可以毁约吗?如无特别约定,一般的书面合同自双方在合同上签字时合同成立并生效,但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生效。已经成立但未生效......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是什么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包含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一)用人单位包含: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
·一、在路上驾电动车有醉驾吗?
一、在路上驾电动车有醉驾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不得醉酒驾驶非超标电动自行车,违反者处以50元罚款。而且,......
·孩子户口从父亲转母亲需要什么手续
申请人至迁入地派出所申报,同时提交以下材料:1、投靠申请;2、投靠人和被投靠人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3、投靠人与被投靠人之间关系证明;4、被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