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官司一审需要多久?
(1)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期限为三个月;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2)二审:审理对民事判决的上诉案件,审理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所以,一般来说,离婚案件一审法院一般会在六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为十五个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期限为三个月。不服一审法院判决上诉的,一般会在三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为六个月)。
二、离婚证据
1、结婚证、房产证、身份证等
这类证据在离婚诉讼中非常重要,可以说,缺少了它们,当事人往往很被动。不过,这些证据证明目的一般不会因为一方当事人隐藏、销毁证据而遭搁浅,毕竟,这些证据在相关部门都有备案:结婚证可以通过民政部门的婚姻状况证明替代;房产证可以在房管局查询;身份证可以在公安局人口查询中心开具证明。
2、银行存单、股票账户等
这类证据跟第一类证据有相似之处:有据可查。但是,这类证据具有自己的特点:对应的权益容易变更、变现。所以,在收集和保存该类证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固定工作。尤其是股票账户,由于股市波动导致帐户市值的不稳定增加了证明难度。
3、法定离婚事由的证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2款规定的法定离婚事由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此不赘述。能够证明一方或双方具备了法定离婚事由的证据,是非常关键的,往往也很难收集。其中,证明一方犯罪是比较容易的;证明家庭暴力、赌博等恶习则非常困难。证明重婚比较容易,但是,证明分居或同居则比较困难。
4、过错损害赔偿证据
过错损害赔偿的证据类似于法定离婚理由的证据,但是,在实际效力上往往非常脆弱;甚至,有时候,我们想当然的一些“证据”,到了法庭上,法官根本不予理睬。比如,通话记录、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可以辅助其他证据)
在现阶段,夫妻双方办理离婚手续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办理,一种是协议离婚,另一种就是诉讼离婚,如果双方就离婚的具体内容和财产分割等情况有争议,是可以请求法院进行判决的,那么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首先会考虑到夫妻双方的感情,如果已经破裂也会判处离婚。
当夫妻双方在婚后感情已经破裂时,也是可以选择办理离婚手续的,那么在实际情况中也经常会因为纠纷和争议而选择诉讼离婚,法院在审理的判决时也会遵循双方感情是否破裂的原则去决定,当一审做出判决后,有一方不认同时,也是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二审的要求。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诈骗案的追款要多久的追诉时效?
诈骗案的追款要多久的追诉时效?一、诈骗案的追款要多久的追诉时效?这要看实际情况,取决于犯罪的追诉期同时和犯罪金额有直接关系;追诉时效的......
·一、放弃银行财产继承权协议书的写法是什么?
一、放弃银行财产继承权协议书的写法是什么?放弃财产继承权协议书范本甲方:,身份证号:乙方:,身份证号:丙方:,身份证号:丁方:,......
·怎样争夺6岁孩子抚养权?
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如果双方生育有孩子,因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而诉讼至法院的情况非常多。作为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如果离婚,只能由一方抚养孩......
·在我国刑事案件可以取保候审吗
在我国触犯了刑事案件的人员,只要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是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提交对应的材料,就能获得取保候审的权利。那么什么是取保候审?刑......
·人身损害如何处理
人身损害如何处理生活工作中,公民可能因为各种意外而遭受人身损害,那么公民人身受到损害之后该怎么办呢?即人身损害如何处理?如果要赔偿的话,具体......
·对于一方存在重婚怎么定罪?
对于一方存在重婚怎么定罪?对于一方存在重婚的可以定重婚罪,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重婚是有配偶者再行结婚的行为。即已经有了一个婚姻关系,又与他人缔......
·合同涉外法律冲突有哪些
现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事情涉及到外国,这就涉及到涉外的问题了,为了规范涉外的问题,便于涉外问题的处理,国家也出台了涉外的相关法......
·新员工入职几天有工资?
很多的私营企业会在招聘时规定新员工试用期前一个星期如果离职没有工资,有的甚至规定试用期一个月均算作实习期不计算工资,企业这么做也许是为了节约......
·未成年工和童工的区别都有哪些
虽然未成年工与童工都是属于未成年人,但法律对他们的态度却是不一样的,对于未成年工法律允许单位雇佣,但要是童工的话则就是不允许使用的。那除此之......
·挪用公款已经还上怎么处理?
挪用公款已经还上怎么处理?挪用公款已经还上了从而就会对犯罪人员进行判刑;根据《刑法》对挪用公款罪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