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同居关系有什么方式
一、解除同居关系有什么方式
同居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种同居行为。同居行为不受中国法律保护。那么,如果要解除同居关系,该怎么办呢?根据司法实践的规定,解除同居关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以协议方式解除。同居是双方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双方不愿意继续同居时,双方签订解除同居关系协议,就同居期间的财产、债务,甚至包括感情、子女等事项做出妥善处理,虽法律未明文规定可以通过协议解除同居关系,但此种协议未违反法律,可以达到解除同居关系的目的,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同居毕竟是同居者人生的大事,为了做到稳妥,特别是考虑有关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以及以后再婚等问题,建议同居双方通过诉讼方式解除同居关系。2、以诉讼方式解除。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只要男女双方补办登记,就按夫妻离婚规定来处理。
二、如何处理同居关系
1、离婚后,双方未再婚,在未履行复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又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一方起诉离婚后,一般应解除其同居关系。2、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的,经查证确属同居的,应一律判决予以解除。3、解除同居关系时,对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教育和财产分割,应本着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及双方过错程度妥善处理。4、解除同居关系,对在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有条件的,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一方将未成年子女送他人抚养,须征得另一方同意。5、解除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共同财产处理。同居期间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一方向另一方索要的财物,按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处理。6、解除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7、解除同居关系时,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适当予以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8、同居生活期间一方死亡,另一方要求继承财产的,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根据相互扶助的具体情况处理。现实中,因同居关系产生的纠纷比较多,尤其是在男女解除同居关系的时候。而此时选择恰当的方式解除同居关系,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纠纷的发生。到底当事人解除同居关系有什么方式呢?具体包括两种,各位可以从上文中进行了解。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是否逮捕
一、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是否逮捕缓刑考验期间又犯新罪的,会被逮捕,撤销缓刑,将新罪判决后与原判刑罚合并执行。法律规定:《刑法》第七十七条 【缓......
·过失致伤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过失致伤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身体权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
·应该如何收集离婚证据?
在离婚诉讼中,很多当事人的合法主张都没能得到法院的认可,不是法官太昏庸或者是收了对方的好处,而是因为当事人自己没证据,法官也只能做出对你不利......
·诈骗多少钱以上要负刑事责任
诈骗多少钱以上要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
·被开除再次入职是否可以?
有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幸被开除,如能力不足、违反单位规定、经常请假,若已有悔意且愿认真改正错误想再次入职,然而又陷入尴尬,不知单位会不会重新录用......
·公司被收购了员工会被开除吗
看具体情况:其一、如果收购后,用人单位由于经营不善或者需要转产、重大技术革新,确需裁员的,员工会被开除;其二、不符合上述情况的,员工不会被开......
·当事人撤销婚姻需要出庭吗?
在生活中,登记结婚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如果被人胁迫结婚,那么这个婚姻就可以认定为可撤销婚姻。撤销婚姻也有规定的法律程序和方法,必须按照法定流程......
·基金怎么买?有什么注意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理财了,多余的钱都对拿去买一点基金或者股票,或者进行投资,这是最近您的投资方向,也是未来的投资趋势,那么关于新手基金怎么......
·一方在婚后继承遗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一方在婚后继承遗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
·初二、初三);
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