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维权专业律师怎么选择?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拆迁建设,拆迁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拆迁纠纷每个地方都有发生,有时候平民百姓遇到强制拆迁时,不知该如何维权,毕竟不是人人都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因此维权首选就是聘请律师代为维权,但是怎样才选择拆迁维权专业律师呢?下面我们为您来支招。
一、拆迁补偿包括
1、房屋补偿费或叫房屋重置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所有权人的损失,以被拆迁房屋的结构和折旧程度划档,按平方米单价计算。
2、周转补偿费用于补偿被拆迁房屋住户临时居住房或自找临时住处的不便,以临时居住条件划档,按被拆迁房屋住户的人口每月予以补贴。
3、奖励性补偿费用于鼓励被拆迁房屋住户积极协助房屋拆迁或主动放弃一些权利如自愿迁往郊区或不要求拆迁单位安置住房,房屋拆迁补偿费的各项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加以确定。
4、由宅基地区位补偿价、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构计算公式为:房屋拆迁补偿价=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宅基地面积+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
二、拆迁维权的做法
1、要搜集拆迁人和政府部门颁发的文件
其中包括:拆迁公告,拆迁地块的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银行拆迁补偿安置专项资金的证明、拆迁方案及安置补偿实施细则或办法等;
2、保存好重要的证件
在房屋征收过程中,房产证、土地证等重要的证件或者是可以证明自己合法权利的证明、协议等重要文件的原件,一定要留在自己手中,否则一旦发生拆迁纠纷或者需要法律维权,就会造成巨大的阻碍。
3、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途径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拆迁标准,不能一概而论,被拆迁人只是普通的老百姓,往往不懂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建议被拆迁人找专业的拆迁律师来帮助自己
三、拆迁维权律师选择
1、选择拆迁律师要“对口”。术业有专攻,法律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根据不同的法律部门我们可以分为不同专业的律师,
2、选择拆迁律师要看经验。经验对于一个律师来说很重要,实践出真知,没有足够的维权经验就很难把握拆迁方行为动向
3、选择拆迁律师要看办案实力。办案实力也就是拆迁律师对法律理论基础的研究深入性,对法律条文、内涵、框架掌握的清晰思维模式和运用方法。
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我们应该积极维权,维权不是以暴制暴而是通过法律的途径,我们需要先收集有力的证据,然后就可以通过我们介绍的办法寻找拆迁维权专业律师,这样就可以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到损害,至于拆迁维权专业律师的收费一般都可以双方协商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2023新婚姻法与债务的规定是什么?
新婚姻法与债务的规定是什么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婚姻法》同时废止。大多数的夫妻在离婚的时候,都只过重的关注于夫妻之间的共有......
·管制与缓刑的区别有哪些
管制与缓刑的区别有哪些(一)从法律属性上比较虽然管制是开放性刑种,并且从逻辑上讲是最轻的一种,但是由于它没有缓冲手段,一旦罪犯被判处后,必须立......
·上班途中开车受伤是否是工伤
职工上班途中受伤是否是工伤要分情况。在上班途中合理的时间内,在必经路线上,受到非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所导致......
·刑事诉讼法申请回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申请回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刑事诉讼法申请回避的法律依据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当中的28条和31条规定,有一些人员是可以申请回避的,刑事诉讼中的......
·虚假诉讼罪犯罪预备的判罚是什么?
虚假诉讼罪犯罪预备的判罚是什么?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
·入职后一直不签合同应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当中,劳动关系之所以能够得到保护,主要是依据我国各种法律法规对劳动者的保护。这其中劳动关系的签订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法院处理劳动纠......
·之前获得了取保候审可以判缓吗
之前获得了取保候审可以判缓吗有的犯罪分子在申请之前是获得了取保候审的,但最后经过侦查确认其构成犯罪,还是进行了相应的处罚,那么此时之前获得了......
·一、孩子抚养费标准一般是多少钱一个月?
一、孩子抚养费标准一般是多少钱一个月?孩子的抚养费标准不是法律统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是怎样的?
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是怎样的??一、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
·被骗多少钱公安局才可以立案
立案标准如下:一、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二、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