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特殊规定下的受案范围
在我国法律上,除上述几种一般情况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以外,还有几项特殊的规定:
1、《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规定,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除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以外,依照本法规定执行。
2、签订集体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通过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申请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协调处理,或者后者主动介入协调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
3、违反《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起诉。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还有如下规定:
(1)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3)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4)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因此,上述几种情况也属于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知道有关辞退离职而发生的争议,生病休假发生的争议,工作时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社会保险发生的争议以及劳动保护法所发生的争议等都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但有些情况是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比如家庭或者个人原因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的争议等内容。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求职者对于工作签订合同注意事项的内容有哪些
求职者对于工作签订合同注意事项的内容有哪些签订劳动合同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由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当事人在劳动相关法规知识和法律知识上掌握程......
·聚众斗殴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在扰乱公共秩序犯罪当中,毕竟常见的就是聚众斗殴罪。法律规定,对聚众斗殴犯罪的只处罚其中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而在作出处罚之前,我们要先了解......
·非法集资财产转移属于非法占有吗?
非法集资是我国严厉打击的诈骗犯罪之一,当非法集资被举报后,公安机关冻结非法募集的资金之前,集资人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通过套现等方式转移财产。......
·冒充军警抢劫与招摇撞骗罪如何量刑?
冒充军警抢劫与招摇撞骗罪如何量刑?冒充军警抢劫与招摇撞骗一般会被量刑三年左右,犯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而情节严重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情......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条件是什么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条件是什么1、诉讼时效的中止的法定条件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二是其他阻......
·汽车交强险如何购买
汽车交强险如何购买如今,各地买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各位知道吗?在购买机动车的同时必须同时投保交强险,这是国家强制规定的。那么对于机动车车主来......
·解除劳动合同送达时本人拒绝签收怎样说明?
解除劳动合同送达时本人拒绝签收怎样说明?用人单位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时,如果本人拒绝签收的应当向用人单位说明具体原因,并提交书面的异议,可以申......
·商标侵权赔偿数额是怎么确定的
商标侵权赔偿数额是怎么确定的《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
·交通事故要责任未认定赔偿吗?
交通事故要责任未认定赔偿吗?1、机动车之间事故责任无法确定的情形此种情况下,若责任无法认定,依据《交通安全法》76条之规定,由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
·离婚如何能争取小孩抚养权
离婚如何能争取小孩抚养权一、离婚如何能争取小孩抚养权1、突出自己的工资收入或经济条件的优势。2、突出自己的受教育程度、所居住的环境等人文......
·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区别在哪里?
近年来,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其中信用卡诈骗尤为猖獗,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将其定为信用卡诈骗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