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存在多个劳动关系?
一、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者可以建立双重劳动关系,前提是原单位无异议,事先告知新单位。
现行法律法规并不禁止双重劳动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还专门规定“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工伤事故发生时,职工为之工作的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但劳动者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当取得原单位同意,并事先告知新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四)款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而新单位则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多重劳动关系多适用小时工
多重劳动关系,是指一个劳动者与多个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状态。实际上,关于多重劳动关系,法律上并无过多的说明或限制。
但《劳动合同法》明确提到的允许建立多重劳动关系,实际上是指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关系,即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每周累计工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这种制度双方可以随时解除用工,且终止用工的时候,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三、法律上持不鼓励态度
“多重劳动关系中,后建立的劳动关系的有关社保、带薪年假等问题。虽然我国法律上并未禁止多重法律关系的存在,但在实践操作中,社保部门基本上都是只能允许一个用人单位为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蒲律师认为,除非当地社保部门允许重复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否则多重劳动关系的建立,尤其对于后建立的劳动关系,实际上风险还是较大的。
业内人士提醒,由于法学界尚未形成共识、操作规范尚未成文固定,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使用多重劳动关系时尽量做好风险预估,能通过约定明确下来的先写进合同内,能通过协商解决的多一些事前沟通,以避免发生争议后彼此都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通过上文内容介绍可知,多个劳动关系这种情况时可以存在的,在法律上对此有相关的规定。多个劳动关系多适用于小时工性质的工作,且最好提前告知多方的劳动单位,但法律上对多个劳动关系持不鼓励态度,可能产生的劳动问题还有待发现。如果还需了解,请继续浏览下面的延伸部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版权登记了还会被告商标侵权吗
首先需要证实自己是否版权登记,如果查证版权登记了的话那么我们根据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进行判断。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怎么样才算是商标侵权。侵犯注册商......
·一、男女多大能结婚领证?
一、男女多大能结婚领证?现在申请登记结婚的,女方只需要年满20周岁,但如果是男方的话则必须要达到了22周岁才行。如果有任何一方不满足结婚年龄要......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不赔偿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但在某些由于劳动者过错导致劳动关系解除的......
·司法鉴定时间是多久?
我们的司法机关在对待司法鉴定程序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很明显的就是我国的司法机关会针对每年不同的司法鉴定情况,出台相应的司法鉴定管理规定......
·遗嘱公证需要的材料包括什么
遗嘱公证需要的材料包括什么所谓公证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订立并经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遗嘱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
·陕西文书司法鉴定是什么?
在现代社会,司法鉴定在许多案件中都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司法鉴定完成之后,鉴定人会根据司法鉴定的结果制定相关的司法鉴定文书,很多人不知道司法鉴定......
·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二手房买卖合法吗?
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二手房买卖合法吗我国法律并不禁止将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予以转让,只要当事人履行了相关的法定手续,仍然可以将其转让......
·知识产权保护法全文是什么?
知识产权保护法全文是什么知识产权保护法全文是什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
·关于国家征地补偿的标准是什么?
国家在对公民合法利用的土地要以社会利益的名义进行再次回收利用的时候肯定会产生相关的公民损失的,而这部分的损失就应该由国家财政进行负责补偿,而......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具体是多少
有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具体标准如下:《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