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干活受伤了或者把别人弄伤了,怎么办?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侵权责任法对接受劳务一方承担责任后,能否向提供劳务一方追偿的问题没有作出规定。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编纂过程中,有的建议增加规定此种情形下的追偿权。我们研究认为,个人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双方经济能力都较为有限,接受劳务一方对外承担责任后,原则上是可以向有过错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的,比如,王某请小时工来家里擦玻璃,告知小时工干活前要将花盆从窗台挪开但小时工未听王某的指示,未挪开花盆,结果干活时不小心将花盆摔到楼下,将停放在楼下的一汽车挡风玻璃砸裂,那么,王某应当赔偿车主的损失,不过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小时工追偿。因此,本条第1款在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的追偿权,但仅限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的一方追偿。
侵权责任法没有规定在个人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中,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责任承担。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编纂过程中,有的意见建议补充规定这一情形。我们研究认为,根据本法第 1175 条的规定,损害是因第一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个人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中,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一点没有疑问。关键是提供劳务一方是在为接受劳务一方工作过程中受伤的,能否请求接受劳务一方承担责任。有的意见提出,提供劳务一方受损害时,应有权请求接受劳务方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只能在第三人或者接受劳务一方中择一行使请求权,第三人与接受劳务的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一审稿采纳了这一建议,增加一款,规定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2020年5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过程中,有的意见提出,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一般不购买相应的工伤保险,这与本法第1191条规定的用人单位责任有较大不同。因此,要求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责任分配过重。经研究,我们采纳了这一意见,将上述方案修改为“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
偿”。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刑事起诉中适用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犯罪情节较轻的才能适用缓刑。适用缓刑的法定条件如下:1、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根据犯罪分子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
·一、学生是否有误工费?
一、学生是否有误工费?第一,在校学生因在完成学业,其没有固定的收入;第二,在校学生更无证据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第三,学生不属......
·财产继承权如何分割的?
财产继承权如何分割的?一、财产继承权如何分割的?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明确,或者是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
·交通肇事找人顶罪怎么认定
交通肇事找人顶罪怎么认定一、交通肇事找人顶罪怎么认定刑事交通肇事案件中,交通肇事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找人顶罪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是同车的人,......
·羁押期间工资怎么执行?
嫌疑人、被告人要是依法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的话,其中如果属于刑事拘留、逮捕则就会被羁押在看守所,但此时毕竟尚未对案件作出宣判,因此也不能确定......
·2023年离婚协议版本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当今的法制社会下离婚程序也是相当严谨的,对于离婚协议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对此很多人都有疑问。现在我们来给您总结一下2018年离婚协议版本,在这里......
·协商订立合同是否签字即生效
协商订立合同是否签字即生效一、合同签了字就生效吗根据《民法典》,合同的生效可以有以下四种情况:1、依法成立无约定的,成立即生效。依法成......
·劳动合同到期继续上班是否合法?
劳动合同到期继续上班是否合法?劳动合同到期继续上班是合法,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意味着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续签。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瑕疵证据民事诉讼法院的认定方式
瑕疵证据民事诉讼法院的认定方式瑕疵证据民事诉讼法院的认定1、该证据证明的对象是否系案件的主要事实。比如,原告提交的欠条中被告署名处有一个字......
·解除无权处分买卖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解除无权处分买卖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解除无权处分买卖合同的法律后果是要承担违约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