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怎么核销?
近几年来,金融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很多人都会拿着闲余的资金去投资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投资行业也会一家欢喜,一家忧。有些事业单位因被投资单位破产清算等原因,有确凿证据表明长期股权投资发生损失,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会予以核销。那么长期股权投资怎么核销,其中需要做哪些准备呢?接下来,的我们为您详细介绍。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怎么核销?
一、成本法的主要调整方面
(一)核算范围变化:在原核算范围基础上,新准则对有控制权的投资(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而原准则采用权益法,新的变化与国际会计 准则处理方法一致。调整原因是在有控制权的情况下权益法所提供的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合并报表得到,采用成本法则更能重点反映投资资产的业绩。
(二)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原准则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新准则对企业合并和非合并两种情况分别规定: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以取得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的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情况下,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反映在营业外收支中。投 资方对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投资方对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 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3、非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二、权益法主要调整方面
(一)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明显变化是新准则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 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计 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二)平时计量新旧会计准则没有明显变化。
(三)期末计量:新准则规定计提的长期投资不能转回。
(四)股权转让损益计量有变化:新准则规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
(五)披露内容有明显变化:重点关注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财务信息。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司,需要对其公司的账务进行必要的清算。由于长期股权投资发生损失处置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这需要一个过程,也通过“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发生损失的核算,作为两笔会计处理,不直接确认。如果您对长期股权投资怎么核销还有一些疑问,可以访问的专业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起诉离婚不与立案有哪些情况的
起诉离婚不与立案有哪些情况的如果满足不立案条件的,离婚诉讼有不立案的。(一)离婚诉讼的提起,必须是婚姻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其他任何第三人均不得以......
·专利权和著作权有哪些不同
专利权和著作权有哪些不同(1)保护的对象不同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思想、情感和观点的表现形式,不保护思想、情感和观点等内容本身,这些形式表现为小说......
·一、自主择业干部离婚后如何给付抚养费?
一、自主择业干部离婚后如何给付抚养费?(一)子女抚育费的数额,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子女的实际需要;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3、当地的实际生......
·申请工伤鉴定的法定程序是怎样的
申请工伤鉴定的法定程序是怎样的一、申请工伤鉴定的法定程序是怎样的1、因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应携带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评定;2、鉴定者携......
·民事诉讼一般多久,有效期限是多久?
民事诉讼一般多久,有效期限是多久?民事诉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生活,存在生活,受生活影响。是化解矛盾的方式之一,可以缓和矛盾,随着社会......
·公司股权转让纠纷管辖如何确定?
公司股权转让纠纷管辖如何确定?一、公司股权转让纠纷管辖如何确定?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合同纠纷,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
·检察院是先批捕还是先交资料?
一、检察院是先批捕还是先交资料?一般是先提交资料,只有确定好了才能进行批捕;《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
·达到退休年龄后劳动关系自行终止吗?
达到退休年龄后劳动关系自行终止吗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并不自动终止。司法实践中,判断劳动关系是否终止的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