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传持续时间不能超过多久
一、拘传持续时间不能超过多少
一次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关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办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多次拘传,但是对于两次拘传之间的时间间隔问题,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我们认为,为了防止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羁押被拘传人,保证被拘传人有一定的正常的生活和休息时间,两次拘传之间的时间应以不少于12小时为宜。
二、拘传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权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拘传。刑事拘传的主要程序是:
1、填写《拘传证》。并报负责人审批。办案人员根据办案情况,认为需要采用拘传措施的,应首先填写《拘传证》,然后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审批。
2、拘传的执行。拘传应当由两人以上的执行人员执行。拘传时,应当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对抗拒拘传的,可以使用械具,强制到案。
3、拘传的次数与时间。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拘传次数,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不得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拘禁被拘传人。拘传持续的期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如果在12小时内讯问不能结束,要立即放回。如果需要,可再次拘传。两次拘传之间的间隔时间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要保证被拘传人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4、拘传的地点。根据公安部《规定》第60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35条规定,拘传的地点,应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的市、县以内。如果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单位、户籍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市、县的,拘传应当在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市、县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犯罪嫌疑人户籍地或者居住地所在的市、县内进行。
5、拘传的结果。公、检、法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传到案后,应当立即讯问。讯问结束后,应根据案件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认为依法应当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可以采用其他相应的强制措施;认为不宜适用其他强制措施的,应立即释放,不得变相扣押。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我们知道对采取拘传措施的,一次最长是12个小时,同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关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则的话相关人员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您对上述问题存在疑问,不妨向网站的律师询问,专业的律师能为您答疑解惑。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王庆磊律师,手机:18012961823
@王庆磊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82年出生,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自执业以来秉承...More>>
·在我国相关的抵押车能开一辈子吗
一、在我国相关的抵押车能开一辈子吗这个具体看什么抵押形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有些稳定理想的抵押状况,可以开到车报废。但大部分抵押车水很......
·什么样的房子不能租
有的人可能有多套房产,此时就有一些房产会空闲。于是,为了充分发挥房屋的价值,就会想要将空闲的房子进行出租。但这个时候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房子......
·一、离婚委托律师要多少钱?
一、离婚委托律师要多少钱根据《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律师事务所依法提供法律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律师服务收费主要考......
·原始取得的财产法律规定是什么?
原始取得的财产法律规定是什么?一、原始取得的财产取得方式有哪些?第一、生产。这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新的财产进而取得该财产的所有......
·夫妻离婚财产分割一方有过错法院怎么判?
夫妻离婚财产分割一方有过错法院怎么判?《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对夫妻共同财产财产分割原则是: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先行协商;协商不成......
·二手房是否需要索赔卖方违约误工费
二手房是否需要索赔卖方违约误工费1、针对拒签居间协议和拒收定金:如果卖家在中介处挂牌待售,按中介一般的操作流程,中介会先让买家签居间协议,由于......
·债务关系中借条承担人是什么?
债务关系中借条承担人是什么意思一、债务关系中借条承担人是什么意思?借条承担人就是担保人的意思,如果借款人无力还款时,由承担人负责归还欠款。......
·公告离婚上的主要事项有哪些
离婚的方式我们都知道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如果其中一方失踪或者是死亡就需要通过诉讼离婚,这时候法院可能会采取公告离婚的方式。公告离婚,顾......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民事诉讼如何提起?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您都知道,如果普通老百姓关于一些争议解决不了的话,那么是可以到法院进行起诉的,当然法院起诉的话,需要遵循法律所规定的一......
·怎样选择亲子鉴定中心?
关于亲子鉴定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一些幼儿从小和父母离散,再次相遇的时候,父母通常都会做个亲子鉴定,来证明孩子是否是自己的。亲子鉴定目前应用的......
·民事案件中止审理理由有哪些?
民事案件中止审理理由有哪些一、民事案件中止审理理由有哪些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中止的情形主要有六种,在《民事诉讼法》第150条中有明确规定。《......